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日期: 2019-05-29
字体:

    ——2003年工业十强区县发展综述  

  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业经济评价考核办公室、市经委、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技监局、市统计局联合考核审定,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涪陵区、江津市、渝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和北碚区被评选为2003年度重庆工业十强区县(市),永川市、秀山县、合川市、璧山县和南川市荣获重庆工业进步奖区县。评选十强区县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县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加快发展  确立在全市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评选重庆工业十强区县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区县经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兴市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必将极大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2003年,十强工业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76.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4.1%;实现工业增加值332.27亿元,占70.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7.29亿元,占71.9%;实现利税140.43亿元,占73.5%。实现利税140.43亿元,占73.5%。十强工业区县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总资产贡献率高0.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低1.0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高4.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倍;十强工业区县工业的增长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5.5%。由此可见,十强区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力,以及在全市经济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以发展为主题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十强区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十强区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制定实施规划,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充分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工业经济大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区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江北区以建设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驱动”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工业园区建设创造了高速度。

  九龙坡区以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促进“三大经济发展区”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加快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经济发展推上了新的台阶。

  沙坪坝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推进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巴南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与时俱进,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了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大渡口区坚持以“工业强区”为战略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制定实施规划,调整生产力布局,大力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北碚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盘活存量为基础,引进增量为动力,实现工业经济大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  突出特色经济

  十强区县以市委、市政府“退二进三”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工业布局进行大力调整,着力发展区县经济。通过清理工作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了区县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使我市区县工业经济整体上升较快,已由“亮点”逐渐拓展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一片新天地。

  江北区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突出园区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192.37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工业增加值51.54亿元,同比增长31.2%;实现利税34.90亿元,同比增长79.5%,使工业经济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

  九龙坡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高新技术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步伐,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234.65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工业增加值54.79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利税19.89亿元,同比增长28.7%,使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南岸区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建设茶园等特色工业园,使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129.88亿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工业增加值43.73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利税21.76亿元,同比增长14.9%。

  涪陵区继续坚持“工业强区”的经济发展思路,始终把工业化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下了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67.86亿元,同比增长13.3%的好成绩;实现工业增加值23.88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利税6.91亿元,同比增长2.5%。

  江津市不断深化改革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创新体制,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一手抓存量的扩张,盘大盘强现有企业,使江津增压器厂、江津酒厂、潍柴发动机厂等重点企业逐步发展成为该区的龙头企业,使江津工业迈上新台阶。

  渝北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着力培育北部新区、龙溪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增长极,通过加大服务力度,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总体规划,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开发空间等手段,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来此落户,增加全区的工业实力和经济总量。

  突出优势企业  打造支柱产业

  “十强区县强力打造支柱企业,支柱企业支撑十强区县”,这是十强工业区县发展工业的特色和成功宝典。在十强区县中,他们都有自己重点突出的优势企业,这些优势企业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走共同发展的道路,铸就了成绩辉煌的十强区县。

  江北区大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支持长安汽车、冷酸灵、药友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发展,使江北区居工业十强之首;九龙坡区着力打造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有色金属、饮料制造等支柱产业,培育了像庆铃汽车、西南铝业、重庆啤酒、建设工业集团等32户大中型工业企业,使九龙坡区荣登亚军宝座;南岸区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通过现场办公、协调沟通和政策倾斜,扶持了重庆烟草,迪马股份、隆鑫工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使南岸区成为十强区县的季军;涪陵以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机械、有色金属七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区县工业的一面旗帜,独立傲居三峡库区经济圈;江津市通过“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经过企业产权重组、技术创新、工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批像腾辉地维、四维瓷业、江津酒厂等企业,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成为渝西经济走廊的一枝奇葩。

  锐意创新  深挖发展潜力

  创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十强区县着重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着手加大创新力度,深挖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寻找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十强工业区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改造并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使我市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攀升。2003年,十强工业区县共完成新产品产值349.9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5.2%;百元收入研发费投入达到0.73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5元。正是由于十强区县深挖发展潜力,不断创新,使我市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有实力就有魅力。十强工业区县经过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展现出无穷的魅力。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中,适逢各种发展机遇,各区县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求真务实,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力争为重庆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