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2004年重庆市利用内资增长显著

日期: 2019-05-29
字体: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直辖市的优势,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展现出良好的推进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2004年全市利用内资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实际利用内资达86.87亿元,比上年增长51.7%。

  一、利用内资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春江水暖“客”先知。2004年,我市与其他省市的经济协作异常活跃,全国各省市的资金纷纷涌入重庆。据统计,2004年,全市100万元以上利用内资中,引资项目达731个,比上年增长35.1%;利用内资合同总金额548.05亿元,比上年增长59.6%;实际利用内资77.68亿元,比上年增长59.4%。100万元以下项目利用内资9.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

  (一)引资规模明显增大。2004年,全市利用内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大型跨年度引资项目有11个,合同总金额达303.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1%和49.9%,超过全市内资合同资金的半数,占55.4%;1亿元-10亿元的引资项目有71个,合同总金额达152.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8%和86.1%,合同资金占全市的27.8%;1000万元-1亿元的引资项目有253个,合同总金额达79.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0%和59.9%;500万元-1000万元的引资项目有120个,合同总金额达7.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9%和52.5%。在引资项目中,彭水电站以117亿元的项目合同金额位居第一,成为我市引进内资的中坚力量。项目合同资金前5位的除彭水电站外,阳光100国际新城合同金额40亿元,新城中心区开发合同金额33亿元,重庆模具产业园区20亿元,鲁能新城一期工程20亿元。这一大批大中型的跨年度的内资项目,使我市的内资引进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也使利用内资引进呈现出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二)大中型项目支持实际利用内资快速增长。2004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金额70.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8%,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金额的80.9%,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5.5个百分点。在实际利用内资项目中,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9个,利用内资19.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0%和105%;1千万—1亿元的有173个,实际利用金额43.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2%和56.4%;500万元—1千万的有112个,实际利用金额7.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增长24.7%。大中型项目实际利用内资的大幅度增长,支撑全市利用内资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内资引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三)东部是我市内资的主要来源地。据统计,2004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中,东部地区为60.04亿元,比上年增长67.8%;中部地区为8.53亿元,比上年增长8.3%;西部地区为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34.4%。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实际利用内资分别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69.1%、9.8%、21.1%,与上年相比,东部地区增加6.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减少4.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减少2.7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实际利用东部地区的内资占了全部内资的三分之二以上,毫无疑问,东部地区已成为我市内资的主要来源,在全市利用内资中起着主导地位。

  二、内资投向明显向好

  2004年,我市实际利用内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利用内资总量大幅度增长,显示出我市经济发展对内资吸引力的增强,而且利用内资的结构及投向也发生深刻的变化。投向二产业中的基础性工业和三峡库区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内资也显著增加,朝着有利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的方向发展,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一)二产业吸引内资最为明显。2004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中,投向一产业的资金为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投向二产业的内资为47.16亿元,比上年增长80.7%;投向三产业的内资为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2.1%、54.3%和43.6%,与上年相比,分别减少0.6个百分点、增加8.7个百分点和减少8.1个百分点。

  在二产业实际利用内资中,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倍;制造业为33.20亿元,比上年增长58.0%。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和以水泥、机械、陶瓷等制造业利用内资的强劲增加,使全市利用内资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改变了前几年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利用内资引领风骚的局面。

  (二)都市发达圈利用内资最多,三峡库区利用内资增长最快。2004年,全市40个区县中,39个区县有100万元以上的引进内资项目,比上年增加了2个区县。从三大经济圈引进内资情况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利用内资合同资金240.4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金额36.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5%和52.1%;渝西经济走廊利用内资合同资金80.91亿元,实际利用内资金额20.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9%和15.8%;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利用内资合同资金226.7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金额30.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0%和91.4%。

  在实际利用内资中,2004年都市发达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分别占41.5%、23.7%、34.8%,分别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减少7.3个百分点、增加7.2个百分点。都市发达经济圈仍是其他省市重点关注的地域,但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无疑更具吸引力。

  (三)内资的社会效益正在显现。据统计,2004年,1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吸纳从业人员4.34万人,其中,吸纳重庆市本地人员3.57万人,占吸纳从业人员的82.2%,约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0.7%。在三大经济圈中,吸纳从业人员增长最多的是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为1.53万人,占35.3%;都市发达经济圈吸纳从业人员增长最为显著,为1.38万人,比上年增长72.5%,占31.8%;渝西经济走廊吸纳1.43万人,占32.9%。

  三、浙江、北京、四川三省市资金超过全市一半

  2004年,我市实际利用内资中,浙江、北京、四川三省市来渝资金达47.45亿元,比上年增长66.7%,占全市的54.6%。

  (一)浙江省来渝资金大幅度增长。2004年,在《关于加强浙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框架协议》指导下,两地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和频繁,全市1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中,浙江省来渝的达126个,合同金额达131.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6%和2.24倍;全市实际利用浙江省资金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91.0%,占全市的21.6%。在我市引进内资的前10个项目中,浙江省就有4个,其中,新城中心区开发合同资金33亿元、重庆摸具产业园合同资金20亿元、广夏城合同资金13亿元、奥康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资金10亿元皮鞋生产项目无疑是姣姣者。

  浙江省来渝资金的行业投入十分广泛,在全市利用内资18个行业中,浙江省就涉及到14个行业,比上年增加1个。在实际利用浙江省资金中,制造业利用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倍;采矿业利用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倍;批发和零售业利用0.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倍;房地产业利用3.38亿元,比上年下降4.0%。

  浙江省来渝资金的区域投向明显增大,我市40个区县中,浙江省来渝的资金已扩展到29个区县,比去年增加4个。在利用浙江省1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中,都市发达经济圈为5.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7%;渝西经济走廊为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4.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4%。

  (二)北京市来渝资金大量增加。2004年,京渝的经济协作明显增多,表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全市1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中,北京市来渝的为47个,合同金额为197.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4%和68.9%;全市实际利用北京市资金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84.0%,占全市的15.7%。北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主投资的乌江彭水电站、北京阳光100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阳光100国际新城,分别以117亿元和40亿元的合同金额居全市项目合同资金的第一、二位。

  北京市来渝投资涉及到14个行业,以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制造业为主。在实际利用北京市资金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用6.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倍;房地产业利用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倍;制造业利用4.86亿元,比上年增长81.7%。

  北京市来渝资金投向了我市的18个区县,比上年增加3个区县。在利用北京市1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中,都市发达经济圈为5.55亿元,比上年增长70.4%;渝西经济走廊为0.08亿元,比上年下降81.4%;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倍。

  (三)四川省来渝资金稳定增长。2004年,在川渝“1+6”合作协议框架引领下,巴山蜀水之间的传统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政府、民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全市1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中,四川省来渝的有200个,是外省市来渝投资个数最多的省,合同金额达46.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0%和4.1倍;全市实际利用四川省资金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全市的17.3%。

  四川省来渝投资的主体以私营和个体为主,在来渝投资的100万元以上项目中,有103个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占四川省来渝项目的51.5%;合同资金为12.40亿元,占四川省来渝合同资金的26.4%;实际利用金额为4.77亿元,占四川省来渝资金的40.1%;分别比上年增长17.0%、69.8%和74.9%。

  四川省来渝资金青睐三峡库区。2004年,四川省投向重庆的资金明显流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并成为利用四川省资金最多的区域。在利用四川省1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中,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达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倍;都市发达经济圈为3.05亿元,比上年下降3.5%;渝西经济走廊为4.25亿元,比上年下降10.2%。

  四、吸引内资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2004年,我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紧紧抓住国际和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得到日益提高,实际利用内资取得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引进内资中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控制重复性和对环境破坏性、污染性的引资项目。2004年,我市实际利用内资中,区县之间在少数行业中的重复性项目引进仍较为明显。据统计,2004年的实际利用内资中,涉及水泥生产的引资项目就达到10个,这种重复性引进很有可能成为我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地雷”。与此同时,破坏和污染环境引资项目也仍然较多,据统计,全市100万元以上利用内资中,采掘、化工、医药、水泥等对环境破坏性和污染性项目就有146个,比上年增长52.1%,占全市20.0%;合同金额69.03亿元,比上年增大1.18倍,占全市12.6%;实际利用内资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倍,占全市21.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就承接了其中的52个项目,比上年增长30%,占该类项目数的35.6%;合同金额2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倍,占该类合同金额的34.3%;实际利用5.97亿元,比上年增长81.8%,占该类项目实际利用内资32.1%。因此,我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把握和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当前建设开发与长远利用发展等矛盾。

  (二)一产业利用内资十分薄弱。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市外资金大量的投向我市二、三产业,对我市经济的支撑是显著的,但与此同时,投向一产业的资金却微乎其微。2004年,我市一产业实际利用内资1.87亿元,仅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2.1%,这对调整和改善我市农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支持度是非常有限的。

  (三)缺乏履约监督机制。近年来,我市每年召开一系列声势浩大、丰富多彩的招商引资洽谈会。2004年,通过“请进来”,举办了渝洽会、高交会、国内500强企业重庆论坛、对口支援三峡等引资洽谈会;通过“走出去”,带领企业参加广交会、夏洽会、乌洽会、西洽会等交流会,以办会和参会的方式介绍重庆、宣传重庆,将重庆的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同时,也将国内和国际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引入重庆,参加重庆的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引资会和交流会上取得的招商引资项目及成果,我市尚未建立有效的履约跟踪机制,签约金额大而履约额度小的现象一直未得到改观,直接影响到对我市引资绩效与质量的评价,有违招商引资的初衷,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中需要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2004年,我市利用内资工作无疑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进内资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域的限制,我市对外资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同沿海及发达地区争夺境外资金的能力还较弱,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我市对内资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根据重庆的市情,我市在最近和将来的若干年内,引进内资比引进外资更加现实有效。对此,必须加大有关工作力度,及时制定引进内资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将引进国内其他省市的资金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的立足点,使我市引进内资具有可持续增长的品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