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重庆城市居民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反映及其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工作着力点的研究

日期: 2019-05-29
字体: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原有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打破,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 分配秩序出现混乱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为此,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指出要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通过改革,以达到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目的。中央的这一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重庆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了了解国家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社会基础和效果预期,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近日,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运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通过对居民家庭电话的随机抽样,对重庆主城九区18-70岁的2876名城镇居民进行了调查访问。调查主要了解重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现状以及居民对此的思想认识,居民对国家将实施收入分配制度的知晓度及对其相关具体措施的效果预期,居民对政府为缩小贫富差距所做工作的满意度,居民对未来生活状况和收入状况的预期等内容。

  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为:男性被访者46.70%,女性被访者53.30%;18~29岁被访者16.79%,30~49岁被访者44.05%,50~70岁被访者39.16% ;小学及以下文化被访者7.86%,初中文化被访者26.32%,高中/职高/中专文化被访者32.09%,大专及以上文化被访者33.73%;机关单位人员2.78%,事业单位人员10.74%,企业人员29.66%,个体私营业主9.28%,待业/下岗/无业人员21.52%,离退休人员26.02%;家庭月收入1000 元及以下的占23.26%,1001~3000 元的占52.64%,3001~5000 元的占15.92%,5001~10000 元的占6.15%,10000 元以上的占2.03%。从样本的数量、结构及分布看,调查结果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是反映我市城市居民心声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1、近九成市民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向更深层次推进,以及重庆直辖后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我市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调查问及“对重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看法”时,受访市民中有87.38%的市民认为“差距大”,1.08%的市民认为“差距小”,6.64%的市民认为“合适”,4.90%的市民则对此表示“说不清”。显然,多数市民认为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其中事业人员、企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比重较高,分别达89.00%、88.86 %和91.58%,高于87.38%总体平均水平。

  市民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评价

差距大(%)
差距小(%)
合 适(%)
说不清
(%)
调查总计
87.38
1.08
6.64
4.90
机关单位人员
82.50
1.25
12.50
3.75
事业单位人员
89.00
0.97
4.85
5.18
企业人员
88.86
1.29
5.74
4.11
个体户/私营业主
77.53
2.25
14.98
5.24
待业/下岗/无业人员
84.33
0.81
8.56
6.30
离退休人员
91.58
0.67
3.21
4.54

 

  从居民可支配收入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居民收入差距的客观现实:1997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组与最低组分别为9839.72元和2704.93元,高低收入比为3.64:1;2000年最高组与最低组分别为12612.79元和3159.3元,高低收入比为3.99:1;到2005年最高组与最低组分别达到了23077.36元和4026.92元,高低收入比升至5.73:1,最高收入组是最低收入组的5倍多。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市直辖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演变过程,且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与多数市民感受到的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2、四成多的市民不满意现有劳动收入或生活资金来源状况

  当调查问及“您对您现在的劳动收入或生活资金来源状况是否满意”时,有19.65%的市民回答“满意”,有36.20%的市民回答“一般”,有42.73%的市民回答“不满意”,有1.42%的市民则表示“说不清”。可见,对现有收入或生活来源不满意的居民相对占多数,是满意居民的两倍。反映出我市相当部分城镇居民现有收入状况整体水平偏低,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平均水平的需要;同时也说明部分市民对现有职业及工作环境的不满和无奈,对未来的职业需求与收入水平则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具体分析,对现有收入水平或生活资金来源“满意”的主要是机关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和个体户/私营业主,分别占36.25%、25.57%和29.96%,高于19.65%总体平均水平;对现有收入水平或生活资金来源“不满意”的主要是待业/下岗/无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分别占53.80%和50.00%,也高于42.73%总体平均水平。

  市民对现有劳动收入或生活资金来源的满意状况

 
满 意
(%)
一 般
(%)
不满意 (%)
说不清 (%)
调查总计
19.65
36.20
42.73
1.42
机关单位人员
36.25
45.00
18.75
事业单位人员
25.57
42.39
31.39
0.65
企业人员
18.99
40.91
39.39
0.71
个体户/私营业主
29.96
41.20
27.72
1.12
待业/下岗/无业人员
14.22
29.40
53.80
2.58
离退休人员
16.98
31.15
50.00
1.87

 

  3、半数市民更加关注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当调查问及“重庆城镇居民目前收入分配差距大,最主要是体现在行业间、不同体制单位间还是同一体制下不同单位之间”时,有50.48%的市民认为是“行业间”,有34.62%的市民认为是“不同体制单位间”,有12.95%的市民认为是“同一体制下的不同单位间”,另有1.95%的市民认为是“其他”。可见,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矛盾最为突出、影响最大。

  具体来看,认为重庆城镇居民目前收入分配差距大主要体现在“行业间”的,以机关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所占比重较高,分别为60.00%、56.00%、54.09%,高于50.48%总体平均水平;认为重庆城镇居民目前收入分配差距大主要体现在“不同体制单位间”的,以待业/下岗/无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所占比重较高,分别为36.78%、41.58%,高于34.62%总体平均水平;认为重庆城镇居民目前收入分配差距大主要体现在“同一体制下不同单位间”的,以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个体户/私营业主所占比重较高,分别为17.45%、13.32%和15.46%,也高于12.95%总体平均水平。

  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的主要体现

行业间(%)
不同体制单位间(%)
同一体制下不同单位间(%)
其 他(%)
调查总计
50.48
34.62
12.95
1.95
机关单位人员
60.00
29.23
10.77
 
事业单位人员
56.00
25.82
17.45
0.73
企业人员
54.09
31.40
13.32
1.19
个体户/私营业主
50.24
31.40
15.46
2.90
待业/下岗/无业人员
47.70
36.78
11.88
3.64
离退休人员
45.53
41.58
10.98
1.90

 

  职工历年工资收入情况也说明行业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客观现实:1997年我市城镇经济单位最高与最低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比为8442元﹕4113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2.05倍;2000年为11614元﹕4524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2.57倍;到2005年上升到32578元﹕10676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3.05倍,高低行业之差明显呈现逐年扩大之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高低收入行业的集中度比较高。1997年我市工资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为金融保险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最低的为批零贸易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2000年我市工资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为金融保险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最低的为批零贸易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2005年我市工资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为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最低的为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总体上看,传统产业收入一直处于较低位并且增速慢,而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及垄断行业则处于较高位并且增速快,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行业的高工资特别是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响

  1、多数市民知晓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信息

  调查显示,对于国家即将进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信息,我市城镇居民中有18.25 %的市民表示“知道”,有35.88 %的市民表示“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两者合计为54.13%,也就是说有半数多的市民知道或听说过国家收入分配改革制度的相关信息。其中,“知道”和“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信息的市民中,机关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2.50%、65.70%、56.39%、60.96%,高于54.13%总体平均水平;从年龄看,50~70岁市民知晓率为59.23%,分别比18~29岁和30~49岁人员高13.47、6.43个百分点,高年龄层人员比低年龄层人员知晓率相对较高;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员知晓率为67.74%,分别比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职高/中专人员高30.57、22.96、16.06个百分点,高文化人员比低文化人员知晓度相对较高。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有45.87%的市民对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信息“不知道”。这部分人群主要是私营业主/个体户、待业/下岗/无业人员,显然忙于生意或生计的人群,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关注度和热情较为偏低,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引起重视。

  市民对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信息的知晓情况

知晓合计(%)
不知道(%)
知道(%)
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
调查总计
54.13
18.25
35.88
45.87
一、按职业分
 
 
 
 
机关单位人员
82.50
40.00
42.50
17.50
事业单位人员
65.70
28.48
37.22
34.30
企业人员
56.39
16.65
39.74
43.61
个体户/私营业主
41.95
11.24
30.71
58.05
待业/下岗/无业人员
38.61
10.82
27.79
61.39
离退休人员
60.96
22.19
38.77
39.04
二、按年龄分
 
 
 
 
18岁―29岁
45.76
13.25
32.51
54.24
30岁―49岁
52.80
15.31
37.49
47.20
50岁―70岁
59.23
23.71
35.52
40.77
三、按文化程度分
 
 
 
 
小学及以下
37.17
10.18
26.99
62.83
初中
44.78
12.81
31.97
55.22
高中/职高/中专
51.68
15.28
36.40
48.32
大专及以上
67.74
27.22
40.52
32.26

 

  2、九成多市民认为政府应该从宏观调控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近八成市民对政府即将开展的改革工作表示满意

  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政府应不应该从宏观调控上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时,有91.75%的市民认为“应该”,仅有2.47%的市民认为“不应该”,5.78%的市民对此“说不清”。实际上,在以往收入分配的多次调节过程中,政府都担当了重要角色,通过实行“两手”齐下的策略,即在发挥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同时,注重运用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功能,从宏观上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控,努力实现收入分配的动态平衡。因此多数市民认为政府应该继续从宏观调控上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体现了广大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而且表现出广大市民对政府宏观调控所寄予的厚望。

  调查还显示,对政府即将进行的收入分配改革工作,有77.09%的市民表示“满意”,有22.91%的市民表示“不满意”。在“满意”的市民中,机关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个体户/私营业主和离退休人员的满意度都高于77.09%总体平均水平,分别为83.33%、80.79%、81.42%和79.61%。在“不满意”的市民中,以企业人员和待业/下岗/无业人员居多,分别为28.27%和23.85%,高于22.91%总体平均水平。企业人员主要是认为此次改革与企业无关,且认为公务员工资本身偏高,不应再增加收入;而待业/下岗/无业人员则主要是认为改革的力度不够,收入分配仍然不公。

  市民对收入分配改革工作的满意情况

 
满意 (%)
不满意 (%)
调查总计
77.09
22.91
机关单位人员
83.33
16.67
事业单位人员
80.79
19.21
企业人员
71.73
28.27
个体户/私营业主
81.42
18.58
待业/下岗/无业人员
76.15
23.85
离退休人员
79.61
20.39

 

  3、市民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多角度评价中,社会和谐得以促进和离退休人员生活得到较好保障的评价最高

  即将进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在遵循“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则下,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多数市民对此心态平和、反映客观。对收入分配政策涉及面广、受众较多的效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其中对政策带来的社会和谐得以促进和离退休人员生活得到较好保障评价最高。

  调查问及“对于此次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障低收入者利益的作用”时,有50.00%的市民认为作用“大”,有22.02%的市民认为作用“一般”,有17.78 %的市民认为作用“不大”,有10.20%的市民“说不清”。显然,半数市民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障低收入者利益的作用是明显的。

  调查问及“此次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调节垄断行业高收入,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时,有43.39%的市民认为作用“大”,有20.22%的市民认为作用“一般”,有24.01%的市民认为作用“不大”,有12.38%的市民“说不清”。

  调查问及“此次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的作用”时,有55.65%的市民认为作用“大”,有21.44%的市民认为作用“一般”,有12.97%的市民认为作用“不大”,有9.94%的市民“说不清”。显然,超过半数的市民肯定改革对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的作用。

  调查问及“此次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合理调整和改善地区间及部门间公务员收入差距的作用”时,有41.53%的市民认为作用“大”,有18.74%的市民认为作用“一般”,有17.65%的市民认为作用“不大”,有22.08%的市民“说不清”。

  调查问及“此次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维持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时,有60.72%的市民认为作用“大”,有22.40 %的市民认为作用“一般”,有9.95 %的市民认为作用“不大”,有6.93%的市民“说不清”。显然,对此的评价高,在各个角度中最为明显。

  三、值得注意的四个问题

  1、我市近3/4的城市居民家庭涉及此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但增加的收入主要将用于增加吃穿用的必需支出和改善住房条件方面

  调查显示,这次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市有71.37%的居民家庭有人“涉及”,有28.63%的居民家庭“不涉及”。具体来看,主要涉及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人员、下岗/无业/失业人员及其他低收入者,其中除少数人员认为自己或家庭的收入会有所下降外,多数市民和家庭认为会是受益的。

  对于增加的收入如何安排,我们按市民的选择率进行了由高到低的排序,结果为:增加吃穿用的必需支出41.28%、改善住房条件25.00 %、增加文体娱乐支出13.94%、增加储蓄投资13.67%、改善出行条件4.59%,其他1.52%。显然,市民对能增加多少收入预期尚不清楚,因此在考虑支出安排上需要精打细算和顾及到多个方面。但总体上看会用于改善基本生活,增加吃穿用必需支出的是多数,其中待业/下岗/无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47.95%、52.37%,高于其他职业人员。这不仅反映出我市劳动者收入报酬相对全国整体水平偏低,而且反映了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尚有待提高。

  调查同时显示,用于“改善住房条件”的市民中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和待业/下岗/无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3.14%、28.08%,高于其他职业人员。这一方面表明我市还有相当部分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亟待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的房改政策效应初显,市民购房意愿将呈逐步增强之势。

  市民对增加收入预期的安排

增加吃穿用的必需支出(%)
改善住
房条件
(%)
增加文体娱乐支出(%)
增加储
蓄投资
(%)
改善出
行条件(%)
其 他
(%)
调查总计
41.28
25.00
13.94
13.67
4.59
1.52
机关单位人员
22.22
20.63
20.63
17.46
19.05
-
事业单位人员
22.09
33.14
20.93
16.86
6.40
0.58
企业人员
38.27
24.19
16.97
16.61
2.89
1.07
个体户/私营业主
39.62
22.64
9.43
22.64
3.77
1.90
待业/下岗/无业人员
47.95
28.08
11.64
8.90
3.43
-
离退休人员
52.37
21.95
9.23
10.22
3.24
2.99

 

  2、国家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市民最担心物价对收入的影响

  国家分配制度改革,是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重大决策,解决这一问题的背后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对此,当调查问及“国家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时,有14.22%的市民担心“收入增加仍然低于经济增长”,有24.76%的市民担心“社会收入分配仍然不公”,有55.63%的市民担心“物价对收入的影响”,还有5.39%的市民则没有担心。显然,超过半数的市民最担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物价对收入增加的抵消和影响。

  具体来看,担心“收入增加仍然低于经济增长”的,以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相对较多,分别为15.00%、21.04%、17.58%,高于14.22%总体平均水平;担心“社会收入分配仍然不公”的,也是以机关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较多,分别为36.25%、28.80%、25.91%,高于24.76%总体平均水平;担心“物价对收入的影响”的,以待业/下岗/无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较多,分别为59.94%、62.43%,高于55.63%总体平均水平。

  市民的担心就是今后工作的难点,如何使改革政策间相互关联问题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亟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起注意。

  市民担心收入分配改革后的问题

收入增加仍然低于经济增长(%)
社会收入分配仍然不公(%)
物价对收入的影响(%)
其 他(%)
调查总计
14.22
24.76
55.63
5.39
机关单位人员
15.00
36.25
47.50
1.25
事业单位人员
21.04
28.80
43.69
6.47
企业人员
17.58
25.91
52.40
4.11
个体户/私营业主
13.86
23.60
53.18
9.36
待业/下岗/无业人员
12.12
22.13
59.94
5.81
离退休人员
9.36
23.13
62.43
5.08

 

  3、在诸多社会问题中,市民希望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的还有医改、社保、房改和教改

  调查显示,除收入分配制度外,我市城镇居民还希望政府加大其他方面的改革力度。按照选择依次排列为:医改38.28%、社保23.16%、房改14.08%、教改13.70%、税改4.28%、其他6.50%。显然,医疗改革作为市民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和最需解决的个人和家庭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再次迎来了市民的最高呼声,同时社会保障、房价改革和教育改革也是市民迫切希望加大改革力度的社会问题。

  4、市民对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预期偏低

  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对您或您家未来一、二年的收入水平是如何预期的”时,有45.27%的市民认为“有提高”,有31.08%的市民认为“没有啥变化”,有13.80%的市民认为“有可能减少”,有9.85%的市民表示“说不清”。四成多的市民对收入水平的提高非常自信,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比较积极和乐观,是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我们必需注意到其他对未来收入预期信心不足甚至预期减少的居民,由于这部分人群所占比重较大,容易对社会产生波动影响。因而了解他们对未来生活信心不足或消极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将是我们工作不能忽略的问题。

  同时,我们注意到,本次调查我们将“我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结合在一块访问市民的信心指数,得到的结果是,有83.90%的市民表示“有信心”,有9.14%的市民表示“没有信心”,有6.96%的市民“说不清”。虽然这一数据是很不错的,但是与我们“岁末年初听民意”调查“您对明年重庆的发展有信心吗?”的信心指数88.13%相比,却相差了4.2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市民对宏观发展较看好,但对微观发展多顾虑和担忧。

  四、政策建议

  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调查问及“您认为造成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体制的原因还是个人努力的原因”时,有63.71%的市民认为是“市场体制原因”,有7.53%的市民认为是“个人努力的原因”,有22.91%的市民则认为“两者兼有”,还有5.85%的市民对此“说不清”。显然,多数市民认为市场体制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建议我市应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大对分配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市场的泛化和政策的缺位所形成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其实是国家干预,这在调查中达九成的市民是持肯定的。因此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正视重庆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老工业基地的遗留问题较多,低收入人群较大,库区移民任务重,困难和问题比其他省市更复杂的现实,从加大对反映强烈的垄断行业分配监管入手,增强个税征收,同时应通过积极的财政再分配,解决市民改革呼声较高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是切实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注意提高弱势群体的能力素质。本次收入分配调查,教育改革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许多市民已深深地认识到收入差距拉大与个人的素质和努力是相关联的。因此,对于社会最大量的普通劳动者,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实要在扩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多做点实事,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对低收入人群和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的针对性培训和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鉴于我市市民对教改的呼声很高,建议我市的教育管理部门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广大的普通市民及其子女能够接受教育且负担得起教育,切实改变因教而穷、为教举债的困境。如果说,在本次调查中了解到的许多市民对收入提高的预期偏低以及担心物价对收入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就成为我市最值得重视和最需要解决的最基础性工作。

  三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决策,应建立必要的民意调查决策程序。民意调查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基础性工作,是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方法。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对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化解各类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市的社情民意调查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在每次的调查中,特别是在这次“收入分配”的调查中,老百姓对政府开展这项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积极的配合,许多老百姓反映的意见和问题远远超出了调查设计内容。老百姓的淳朴善良与对政府的信任支持,使我们感动,使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将社情民意调查列入有关工作决策程序,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与决策更加具有群众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