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信息建设稳步推进 再上台阶仍需加力

日期: 2019-05-29
字体:

   信息建设稳步推进  再上台阶仍需加力

  ——重庆市信息化发展指数(IDI)解读报告 

  【按】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31 省(区、市)20002011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本文将对其进行进一步解读,并从中探寻重庆市信息化发展的演进轨迹、成效、差距及缩差路径。 

  一、信息化指标体系编制背景及IDI框架概述 

  (一)编制背景 

  当今,以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在全世界深入、迅猛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工作,把信息化发展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006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引入了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指数(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IDI)的指标体系,并据此每年监测全国及各省区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 

  (二)框架概述 

  IDI指标体系由五大分类指数、12个具体指标构成。五大指数包括: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应用消费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前三个指数分别监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和技术发展情况以及知识支撑情况,后两个指数从信息化的应用消费和宏观经济环境与效果方面监测信息化进程与发展状况。指数越大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越高。 

  1: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总指数 

分类指数 

指标 

信息化发展总指数 

一、基础设施指数 

1 

电话拥有率(部/百人) 

2 

电视机拥有率(台/百人) 

3 

计算机拥有率(台/百人) 

二、产业技术指数 

4 

人均电信业产值(元/人) 

5 

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个/百万人) 

三、应用消费指数 

6 

互联网普及率(户/百人) 

7 

人均信息消费额(元/人) 

四、知识支撑指数 

8 

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比重(% 

9 

教育指数(国外:成人识字率*2/3+综合入学率*1/3 

     国内:成人识字率*2/3+平均受教育年限*1/3 

五、发展效果指数 

10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重(% 

11 

信息产业研发经费占比重(% 

1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二、2000年以来重庆IDI 走势及变化解读 

  (一)纵看:IDI持续提升,各领域全面增长 

  1. 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位居西部前列 

  2000年以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其成为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改变了长期以来汽摩“一枝独秀”的格局,全市工业逐步形成了电子、汽车“双轮驱动”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到2011年,重庆信息化发展指数达0.705,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2位。与2000年相比,IDI提高0.242,较全国平均增幅高0.004 

  12000—2011年重庆市IDI走势 

 

  从增速看,“十五”时期重庆信息化建设提速明显,平均增速达到18.8%,较2006—201113.3%的增速快5.5个百分点。总体看,2001—2011年,全市IDI以平均每年15.7%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信息化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2. 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五大领域均得到长足发展 

  从构成IDI的五大分类指数看,2000—2011年,全市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均进展良好,呈持续稳步上升态势。 

  22000—2011年重庆市IDI及五大类分类指数走势 

 

   

  1)“先快后稳”——信息基础设施和普及水平稳固提升 

  2000—2011年,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五”时期快速发展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呈现“先快后稳”之势。11年来,信息终端普及率大幅提高,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市基础设施指数为0.414,比2000年提高0.235,位居西部第3。从增速看,基础设施指数2001—2011年平均增长13.6%,其中“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2.8%,远高于2006—2011年的6.4%。总之,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的快速提升,为通信业务转型和新型业务的培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2)“持续快增”——信息通信产业及技术发展迅速 

  作为信息化进程的直接反映,2000年来,全市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快增”态势,电信业务增长迅速,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1年,全市产业技术指数为0.966,位居西部第2。与2000年相比,增长0.441,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107,列全国增幅第2,西部第1。作为全市信息化增长最快的领域,产业技术指数2001—2011年年均增长高达27.3%,较全国平均水平快7.7个百分点。产业技术的快速攀升成为IDI总指数持续上扬的有力推手。 

  3)“稳后加速”——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信息技术在人们社会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水平明显增强。2000—2011年,全市应用消费指数在“十五”时期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于“十一五”开始显著提速,呈现“稳后加速”之势。2011年应用消费指数为0.667,较2000年提高0.322,位居西部第22001—2011年应用消费指数年均增长2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特别是2007—2010年,该指数年均增长28.8%,较近11年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近年互联网普及率和信息消费量的快速上升为应用消费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保障。 

  4)“高位稳增”——信息知识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在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和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共同作用下,全市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技能不断提高,2000年来呈现“高位稳增”态势。2011年,知识支撑指数为0.8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12,比2000年提高0.116,位居西部第4。与全国情况相同,知识支撑指数在5个领域中增长最慢,2001—2011年年均增长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知识作为人们应用信息通讯技术的必要素质,对新技术使用能力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5)“稳中有升”——信息化发展成效渐显 

  从反映信息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以及全社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情况看,2000年来全市信息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信息化发展效果呈现“稳中有升”态势。2011年全市发展效果指数为0.637,比2000年提高0.097,位居西部第2。从增速看,2001—2011年发展效果指数年均增长8.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多年来,经济实力、经济结构优化程度以及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全市信息化发展成效渐显的有效动力。 

  (二)横比:IDI属全国第二类地区,信息化发展任重道远 

  11年来,重庆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总体来看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在西部名列前茅,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信息化发展还任重道远。 

  1. IDI处于第二类中高水平地区末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模型体系,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信息化水平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地区,即第一类高水平地区、第二类中高水平地区、第三类中等水平地区、第四类中低水平地区和第五类低水平地区。2011年重庆IDI0.705,为第二类信息化发展中高水平地区,但处于该类地区末位,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第二类中高地区指数均值0.0270.032,居全国第12位,较西部第一的陕西低0.056。但另一方面积极的信号是,由于2001—2011年重庆IDI年均增速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使其与全国的差距从2000年的0.031缩小到2011年的0.027,缩小了0.004 

  22011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分类 

地区分类 

排序 

地区 

总指数 

第一类地区(高) 

1 

北京 

1.077 

2 

上海 

0.982 

3 

天津 

0.857 

4 

浙江 

0.828 

5 

广东 

0.823 

6 

江苏 

0.815 

第二类地区(中高) 

7 

福建 

0.767 

8 

辽宁 

0.763 

9 

陕西 

0.761 

 

全国 

0.732 

10 

山东 

0.715 

11 

湖北 

0.708 

12 

重庆 

0.705 

第三类地区(中等) 

13 

山西 

0.684 

14 

吉林 

0.683 

15 

海南 

0.674 

16 

黑龙江 

0.673 

17 

内蒙古 

0.670 

18 

宁夏 

0.669 

19 

安徽 

0.664 

20 

湖南 

0.660 

21 

四川 

0.652 

22 

河北 

0.651 

第四类地区(中低) 

23 

新疆 

0.640 

24 

青海 

0.632 

25 

甘肃 

0.630 

26 

江西 

0.629 

27 

贵州 

0.626 

28 

河南 

0.619 

29 

广西 

0.616 

30 

云南 

0.603 

第五类地区(低) 

31 

西藏 

0.591 

  2. 分类指数“四低一高”,信息化各领域还需加力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重庆IDI各分类指数呈“四低一高”状态。2011年,除知识支撑指数高于全国0.012外,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应用消费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均分别低于全国0.0360.0140.0100.086。与第二类中高地区各类指数均值相比,差距仍呈“四低一高”,但结构稍有不同,除产业技术指数比第二类地区均值高0.004外,基础设施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指数均分别低于第二类地区0.0560.0350.0310.038。可见,重庆IDI各领域较全国平均水平和第二类地区均值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信息化的提档升级还需要从各类指数着手分类突破。 

  32011年重庆与全国和第二类地区IDI分类指数比较 

 

重庆 

全国 

第二类地区(中高) 

差距 

与全国 

与第二类地区 

IDI总指数 

0.705 

0.732 

0.737 

-0.027 

-0.032 

基础设施指数 

0.414 

0.450 

0.470 

-0.036 

-0.056 

产业技术指数 

0.966 

0.980 

0.962 

-0.014 

0.004 

应用消费指数 

0.667 

0.677 

0.702 

-0.010 

-0.035 

知识支撑指数 

0.843 

0.831 

0.874 

0.012 

-0.031 

发展效果指数 

0.637 

0.723 

0.675 

-0.086 

-0.038 

  (三)自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可分为三个层级 

  多年来,全市IDI各分类指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一直存在。2011年,各分类指数按其发展程度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0.8以上)——产业技术指数和知识支撑指数,分别为0.9660.843;第二层级(0.6—0.8——应用消费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分别为0.6670.637;第三层级(0.6以下)——基础设施指数,仅为0.414。每个层级指数相差0.2左右。 

  从极差看,2000年,最高的知识支撑指数与最低的基础设施指数相差0.54811年来,随着全市信息化网络建设的不断扩大,电话、电视、电脑、网络等设备设施日趋完善,基础设施指数增长了0.235,与知识支撑指数的差距逐步缩小到0.429,缩小了0.119。但即便如此,到2011年,基础设施指数仍是5个分类指数中的短板。 

  32000年和2011IDI及各分类指数雷达图 

 

  三、信息化再上台阶的思考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11年来,重庆信息化建设的成绩斐然,但信息化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不论是总指数还是各项分类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依然还有差距。由于IDI由各项分类指数构成,下面我们将从分类指数的三个层级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期理清方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使重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再上台阶。 

  (一)第一层级——保速 

  第一层级的产业技术指数和知识支撑指数相对较高,这从侧面印证了近年重庆电信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十一五”期间全市在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方面,以及在西部推进的教育优先发展中取得的初步成果。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第二类地区的均值相比,2011年重庆产业技术指数低于全国0.014(高于第二类地区均值0.004),知识支撑指数低于第二类地区均值0.031(高于全国0.012)。从2001—2011年的平均增速看,二者的增速极化明显,产业技术指数增长27.3%,为5个分类指数中增长最快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知识支撑指数仅增长1.7%,为5个分类指数中增长最慢的,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因此,未来,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电信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保持产业技术指数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切实提高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全民素质,使知识支撑指数在高点稳定发展。 

  (二)第二层级——提速 

  2011年,第二层级的应用消费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均在全国平均水平和第二类地区均值之下,二者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100.086,低于第二类地区均值0.0350.038。从2001—2011年的平均增速看,应用消费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分别高于全国1.91.0个百分点。这表明,二者在绝对值不算高的情况下以比全国平均速度微高的增速发展,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难度大、耗时长。因此,需要在当前全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信息化作为我市工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因素,努力提高信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信息产业研发经费比重,同时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使落后指标迎头赶上。 

  (三)第三层级——加速 

  从第三层级的基础设施指数看,重庆该指数的绝对值和增速双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第二类地区均值。2011年,重庆基础设施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36,比第二类地区均值低0.0562001—2011年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虽然从全国各地看,基础设施指数通常是五个分类指数中最低的,且各地在经过“十五”时期基础设施高速发展后近年增长均逐步放缓,但面对“双低”现状,重庆未来还需要紧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不断提高电话拥有率、电视机拥有率和计算机拥有率,尽力克服基础设施短板,促进信息化指数均衡发展。 

  (监测处励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