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规划稳步推进 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纲要规划稳步推进 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 2011 年重庆市妇女发展监测报告
2011 年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年)》和《重庆市妇女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实施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纲要(规划)稳步推进,各项目标将逐渐实现,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一、纲要(规划)扎实推进
重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统筹安排,在“十二五”规划中设立了专门章节,就“全面实施新一轮妇女发展纲要,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致力于推动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在国家编制出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年)》后,重庆积极研究并出台了《重庆市妇女发展规划( 2011-2020年)》,规划明确了妇女与教育、健康、经济、参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法律、环境等方面到 2020年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推动各项目标的实现,重庆专门制定了基础教育均等化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继续教育建设、妇女素质教育培训、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妇女保健水平提升、妇女疾病防治、妇女职业培训、妇女就业促进、妇女脱贫致富、女职工权益保障、妇女干部培养、妇女组织建设、妇女社会保障提升、妇女困难群体救助、妇女公共福利保障、妇女权益保障、妇女法律援助、妇女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优化工程等 22个重点工程。全市以纲要(规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策略措施及重点工程,教育、卫生、民政、公安等 20余个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责,全力推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2011 年,重庆在推进各项目标实现的同时,努力达到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从重庆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统计数据来看,大多数指标趋势向好或持平,其中 2个指标已提前实现目标。
(一)高中教育发展迅速,妇女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2011 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 92.3%,比 2010年提高 2.0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84.0%,其中女生入学率为 83.9%,分别比 2010年提高 4.0个和 4.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32.0%,比 2010年提高 2.0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 56.8万人,其中女生过半,占 51.5%;女性青壮年识字率达到 99.3%,提前实现规划提出的青壮年文盲率低于 1.0%的目标。
(二)大胆探索孕前服务,孕期保健扎实推进
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孕前保健服务,及时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工作日程。 2011年,九龙坡、南岸、渝北、永川、荣昌、万州、沙坪坝等 7区县开展了相关工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 75.0%。通过执行政府买单的惠民政策,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重庆对所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 2011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 86.5%,比 2010年提高 3.7个百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6.7%,比 2010年提高 2.3个百分点;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100.0%;孕产妇死亡率创新低,仅为 21.6/10万,比 2010年下降 6.4/10万。
(三)厅级女干部大幅增加,妇女参政议政比例提高
重庆把推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作为大事来抓,突出抓好女干部的选拔和配备,做好基层自治组织女干部的培养和推荐。 2011年,全市共有厅(局)级女干部(不含警长) 308名,比 2010年增加 18名; 89.5%的区县党委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 94.7%的区县政府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女性公务员 4.22万人,占公务员的 25.7%,比 2010年提高 0.2个百分点。市级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为 23.1%,比 2010年提升 0.1个百分点;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为 20.2%,比 2010年提升 0.3个百分点。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 47.4%,比 2010年提升 0.9个百分点,距离终期目标只差 2.6个百分点;村委会主任中女性占 12.5%,超过目标 2.5个百分点。 女检察官、女法官人数不断增加, 2011 年全市共有检察官 2836 人,其中女检察官 799 人,女性比重为 28.2% ;法官中女性占 35.0%, 比 2010年 提高 8.3 个百分点。
(四)各类保险女性参保人数稳步增加
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各种保险女性参保人数稳步增加。 2011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突破千万,分别达到 1125.0万人和 2682.2万人。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女性参保人数分别为 195.8万人、 111.5万人、 97.1万人和 87.2万人,分别比 2010年净增 27.0万人、 13.8万人、 19.8万人和 18.0万人。
(五)妇女维权网络逐步加固
重庆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维权网络,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 2011年,全市 100.0%的区县建立了妇女信访服务中心, 96.8%的街道(乡镇)建立了妇女信访服务站;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 1246个,为 6941名妇女提供了法律援助。
(六)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2011 年,全市建立了 110个示范性妇女之家;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 100.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0.3%。妇女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家园更趋美化。
三、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11 年,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妇女事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但是,在妇女事业发展进程中仍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值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
(一)妇女常见病筛查比例不高
规划提出每两年组织妇女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 80.0%以上,虽然相关部门经过努力,该指标达到了 25.7%,比 2010年的 23.0%有所提升,但距离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妇女常见病筛查工作任重道远。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居高不下
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2011年卫生部门加大了艾滋病检测覆盖面,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检测,全年检测了 151万余人,比 2010年提高 16.5%;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 2283例,比上年增加 433例,增幅达 23.4%;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首次破万,达到 12150例,其中女性 3028例,占 24.9%。 2011年报告 18个月 --14岁艾滋病病毒感染 17例,其中母婴传播 16例,占 94.1%。
(三)制约女干部发展的历史性瓶颈依然存在
生理因素、传统观念都是制约女干部发展的瓶颈。女性承载着生育下一代的特殊使命,从毕业工作到事业有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女性生育下一代的黄金时期,这一关键时期将男女干部的发展进程拉开差距。此外,传统观念也制约了女干部的成长进步,尽管通过多年努力,“加大女干部选拔力度,提高女干部任职比例”的观念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对于女干部担任单位正职仍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女性“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的观念普遍存在。从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308个厅局级女干部中,只有 29个是正职,仅占 9.4%; 9个市级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 5个部门没有配备女干部,占 44.4%; 44个市级政府工作部门中, 14个部门没有配备女干部,占 31.8%。
(四)女性就业稳定性不强
总体上看全市女性就业人口逐年增加,但女性就业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201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2.96万人,比上年减少 0.06万人,登记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女性失业人数为 7.01万人,反而比上年增加 0.19万人。
(五)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规划提出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降低水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 8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 85%以上”。 2011年监测显示,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为 51.4%,虽比 2010年提高 3.7个百分点,但距离目标仍差 33.6个百分点,此后 9年每年均以此速度发展仍不能完全实现目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58.5%,比 2010年提升 4.5个百分点,距离目标还差 26.5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
一是提高媒体、社会与经济组织、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大环境;二是重视妇女教育和培养,让广大妇女能自信、自尊、自重,更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三是推动文化事业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发展,为妇女展示天生特质及禀赋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四是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为广大妇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为下一代的健康、为民族的强大提供天然保障。
(二)全力遏制艾滋病病毒感染快速上升势头
一是加强艾滋病病毒的预防宣传,提高大众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强化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预防能力,广泛推广安全措施,加大行为干预的力度。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严打各种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犯罪行为,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严厉打击恶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行为。三是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关心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保证药品采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患者救治经费。四是强化婚前、孕前艾滋病咨询检测,切实做好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切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途径。总之,需多管齐下、综合防治,强力遏制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
(三)高度重视妇女就业工作
广开思路,多路子多举措,为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妇女就业稳定性。一是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力度,继续为城乡妇女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二是根据妇女特点和市场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妇女就业能力和从业素质;三是落实稳定岗位补贴政策和待岗培训补贴政策;四是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女性就业岗位。
(社科处舒巧)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统计局 主办单位:重庆市统计局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青竹东路感育路9号 邮编:401123 电话:023- 67637000
网站标识码:5000000010
ICP备案:渝ICP备05008095号-5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