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重庆市体育产业现状探析

日期: 2019-05-29
字体:

   重庆市体育产业现状探析  

   体育产业指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或服务)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和经济部门的总和。据最新完成的重庆市体育产业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末,全市体育产业主营和专营的单位数量为1875家,年末从业人员为9367人,注册资金总额26857.07万元,纳税总额2022.75万元。以下就重庆市体育产业调查情况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但总量偏小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依托经济增长的体育市场不断扩大,社会体育需求逐年增加,体育产业发展迅速。2002年重庆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24982.72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占GDP的比重为0.1%。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但经济总规模偏小。

  二、体育产业在三大经济圈的分布不平衡

  2002年末都市发达经济圈的体育产业单位达到1242家,占全市体育产业单位总数的66.2%,年末从业人员5600人,占全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60.0%;渝西经济走廊有体育产业单位218家,占全市的11.6%,从业人员2010人,占全市的21.5%;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有体育产业单位415家,占全市的22.1%,从业人员1757人,占全市的18.8%。

  体育产业不仅在单位数量上不平衡,而且在经济实力上也相差较大。2002年都市发达经济圈的体育营业收入为23007.44万元,占全市体育营业收入的61.3%,比上年增长了18.4%;渝西经济走廊的体育营业收入6753.39万元,占全市的18.0%,比上年增长了42.4%;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体育营业收入7775.28万元,占全市的20.7%,比上年增长了37.3%。

  都市发达经济圈由于经济实力强于其他两个地区,其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也相应地强于其他两个地区。从速度上看,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都市发达经济圈,但是在低水平基础上的高速增长,并不能改变在总量中的弱势地位。因此三大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三、重庆市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体育彩票行业一枝独秀

  2002年重庆市体育彩票业从业机构854家,占全市体育产业机构数的45.6%;体育彩票业实现营业收入18424.00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的49.1%;从增加值来看,2002年体育彩票业实现增加值14849.74万元,对体育产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5%。体育彩票业的强势地位一方面说明了体育彩票业在重庆市发展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重庆市体育基础产业的发展状况较差,机构数量偏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极低,使得体育彩票业成为左右重庆体育产业格局的关键棋子。

  (二)体育传统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主力军

  由于重庆市体育市场化程度较低,因而体育传统产业仍是体育产业的主力军。

  1、体育用品及纪念品销售业发展状况稳定。2002年末体育用品及纪念品销售业有从业机构373家,占全市体育产业机构数的20.0%;其实现体育营业收入6415.19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的17.1%,比上年增长了15.7%,处于稳健的发展阶段。

  2、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产业机构数较多,但规模较小。2002年末消谴性和参与性体育业共有从业机构469家,占全市体育产业机构数的25.0%;实现体育营业收入4427.31万元,占全市的11.8%,比上年增长了19.4%。

  3、体育报刊和书籍出版、体育卡片经营业经营状况较好。2002年末体育报刊和书籍出版、体育卡片经营业有从业机构17家;实现体育营业收入1705.95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的4.5%,比上年增长了22.1%。体育报刊和书籍出版、体育卡片经营业的从业机构数虽然较少,但人均体育营业收入却较高。2002年人均体育营业收入为10.66万元,在14个体育产业行业中位于第2位。

  以上3个行业均属于传统的体育行业,2002年末三者共有从业机构859家,占全市体育产业机构数的45.8%,实现体育营业收入12548.45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单位体育营业收入的33.4%。由此可见,除体育彩票业以外,以上3 个传统体育产业是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体育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

  由于重庆市体育市场化程度低、发展起步慢,重庆市一些市场化程度高,利润空间大、发展前景好以及社会效益较好的新兴行业还处于缓慢发展之中。

  1、体育冠名权业呈负增长状态。体育冠名权业是一项利润率较高,且能保证各项体育赛事顺利开展的行业,它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行业。2002年末重庆市体育冠名权业从业机构仅有1家;实现营业收入1634.60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的4.4%,且呈现出负增长,比上年下降了50.7%。虽然2002年体育冠名权业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下降,但其经营效益在14行业中却名列前茅,2002年体育冠名权业的人均体育营业收入为25.54万元,在14个行业中位居第1位,是位于第2位的体育报刊和书籍出版、体育卡片经营业人均营业收入的2.4倍。

  2、体育赛事经营规模小,但发展速度较快。体育赛事经营业是一个能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发展的行业,体育赛事经营业也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体育竞技水平。2002年末体育赛事经营业从业机构15家;实现体育营业收入522.37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体育营业收入的1.4%,比上年增长了294.9%。体育赛事经营业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人均体育营业收入为6.87万元,在14个行业中位于第5位。

  3、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业发展迟缓。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业一方面能够提高地区体育赛事的承办能力及体育训练、竞技水平,另一方面又能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硬件支持。2002年末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业从业机构数仅有3家;实现体育营业收入333.25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单位体育营业收入的0.9%,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0%。体育设施建设业的缓慢发展将直接影响到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以及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4、体育场地出租业发展状况较差。体育场地出租业一方面反映了重庆市的体育设施所发挥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以及重庆市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2002年,重庆市体育场地出租业实现营业收入480.55万元,占全市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的1.3%,比上年增长了7.6%。据统计,目前重庆市有41个体育场,37个体育馆、144个游泳池、144个灯光球场等体育设施,由此可见,重庆市的体育场馆设施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市场化运作程度低,并未发挥出自身良好的经济效益。

  5、体育广告业、体育保险业的发展处于空白阶段

  体育广告业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但在重庆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2002年体育广告业的从业机构数仅为1家;实现营业收入仅为0.37万元,且增长速度为零。

  体育保险业是随着体育市场化运作而产生的新兴行业。由于重庆体育产业市场化较低,体育保险业在重庆市还处于空白阶段,2002年体育营业收入为零。

  体育广告业、体育保险业的发展状况是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低是重要表现,因而可进一步显示出重庆市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四、重庆市体育产业机构实力较弱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为重庆市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较多的就业岗位,但是体育产业机构实力较弱的情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重庆市从事体育行业以个体户为主,在1875家体育产业单位中有1600家是个体经营户,占全市体育产业单位数的85.3%。个体经营户普遍实力较弱,因而造成了整个体育产业平均实力偏弱。2002年重庆市体育产业户均注册资金为14.32万元,其中非个体户的户均注册资金为85.69万元,个体户的户均注册资金仅有2.06万元。从主营体育业务来看,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业的户均注册资金最高为3430.67万元,这与该行业全部为非个体户有关。作为体育营业收入位于第二位的体育用品及纪念品销售业,户均资金仅有4.45万元,其中非个体户的户均注册资金有25.74万元,个体户的户均注册资金仅有1.08万元。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重庆市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必须要做大做强一批体育企业。

  五、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

  2002年末,重庆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9367人,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的人仅为674人,占全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7.2%,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业、体育培训及体育文化展览业、体育用品及纪念品销售业、体育彩票业和体育中介业中。大专学历的从业人员为1563人,占总人数的16.7%;高中及以下的从业人员7130人,占总人数的76.1%。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显然不利于体育产业特别是其中新兴行业进一步市场化。

  六、体育彩票业发展异军突起

  (一)体育彩票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发行体育彩票是体育事业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体育公益金修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补贴大型体育竞赛和体育场馆的维修,体育彩票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点。近年来,重庆市体育彩票业发展迅速,2002年体育彩票业实现体育营业收入18424.00万元,占全部体育营业收入的49.1%,位居14个体育行业中第一位,体育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7.7%。

  (二)体育彩票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体育彩票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体育彩票业的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个体经营户,2002年末,体育彩票业从业人数为1981人,占全市体育产业从业人数的21.1%;其中体育彩票业从业人员中个体户有1893人,占体育彩票业从业人数的95.6%;从体育彩票业从业人员文化构成看本科及以上仅有127人,占其从业人员数的6.4%,高中及以下的有1225人,占其从业人员数的61.8%;从人均体育营业收入来看,体育彩票业在14个行业中居第三位,为9.3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7.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彩票业不仅解决了一批下岗失业、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就业问题,而且为他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七、发展建议

  作为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1、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设施既是体育事业发展基本条件,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加快重庆市体育设施的建设,在政府部门逐年增加体育基本建设经济投入的同时,应加大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体育设施的建设中,使重庆市体育设施建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再上新台阶,又能够为今后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逐步建立较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

  目前,重庆市经济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体育产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速培育体育市场,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

  (1)争取每年能够承办和举办几次国际、国内大型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以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2)着重加快重庆市优势体育项目的市场化进度,特别是足球、篮球、围棋等群众基础广泛或重庆在全国具有优势的项目;

  (3)充分利用重庆市体育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和发挥社会体育单位的积极性,加大体育培训业的发展;

  (4)充分利用2004年亚洲杯在重庆举行的契机,推进体育赛事经营业的市场化进程;

  (5)通过各种发行渠道、方式,扩大体育彩票发行,继续保持重庆市体育彩票业的发展优势。

  3、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

  体育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在财税、鼓励民间投资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才能使之步入较快的发展轨道。

  (1)为吸引社会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议政府在土地使用、固定资产调节税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尤其是新建居民小区的群众性体育设施,应在用地定额指标和各种开发费上给予减免。

  (2)为鼓励社会开设积极健康的体育娱乐项目经营场馆,建议将体育娱乐项目和其他娱乐项目(如歌舞、游艺等)区别开来,适当减少营业税,使其有降低价格的空间,吸引更多群众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以促进全民健身,为实现我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