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走出“三驾马车”认识误区

日期: 2019-05-29
字体:

     走出“三驾马车”认识误区

  ——重庆市“三驾马车”与相关统计指标关系研究

  2011 年重庆市最终消费(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和净流出(净出口)“三驾马车”为 4641.64亿元、 5757.51亿元和 -387.7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2.9%、 53.8%和 3.3%。作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三驾马车”在宏观 经济 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地区支出法 GDP是年度核算,不能满足季度和月度经济形势分析,因此在季(月)度分析时也有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开展分析研究,这使得部分读者误将这些指标等同于支出法 GDP的“三驾马车”,并因此对 GDP产生误解。本文将就支出法 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的相关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和对比分析 ,为从需求角度研究经济发展提供 参考依据。

  一、 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走弱

  (一)两者内涵有明显区别

  资本形成总额是支出法 GDP的主要构成项之一,即“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主要组成部分, 2011年重庆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资本形成总额的 95.7%。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是 计算资本形成总额的最基本资料来源。

  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别除了存货变动以外,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和旧建筑物购置费,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 2011年重庆市这部分费用约 13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17.0%。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工程转包费、招待费、送礼费、工程款回扣等费用,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时要予以扣除。三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 500万元以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矿藏勘探和计算机软件等无形生产资产方面的支出、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收入和建造投资成本的差额等,而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 2011年这几部分资本形成达到 600亿元,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 10.4%。

  (二)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差距日趋扩大

  1997-2011 年,重庆市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同步上升,总额不断增加的相同变化趋势。但是, 1997-2004年,资本形成总额一直大于固定资产投资;从 2005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超过资本形成总额,差距逐年扩大。

  1997-2005 年,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较小,绝对差距均值为 61.64亿元;相对差额均值为 5.6%,两者的比例关系基本稳定在 90-100%,表明此阶段两者差异因素相对较小。

  2006 年至今,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迅速拉大与资本形成总额的差距。 2011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高出资本形成总额 1874.29亿元,两者比例关系由 1997年的 68.3%变为 156.6%,相对差距扩大到 56.6%。

  图 1: 1997 - 2011 年重庆市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直辖以来,除 1997年、 2000年和 2003年以外,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两者的增长率走势大体相同,呈现两个阶段性的特点。

  1997-2004 年,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率波动幅度均较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波动区间为 13.0-34.3%,而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的波动区间为 5.9-32.2%,两者增速相差不大,差距均值为 1.7个百分点,相关性较强。

  2005-2011 年,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差距拉大,差距均值为 8.4个百分点,期间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达到 12.2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波动空间收窄,两者的相关程度明显下降。

  直辖以来,重庆市每增加 100元资本形成总额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数量持续上升, 1997年为 40.37元,到 2010年和 2011年 [1],同样增加 100元的资本形成总额分别需要 213.33元和 176.17元固定资产投资,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资本形成总额的边际效率在持续下降。

  图 2: 1997 - 2011 年重庆市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图

  单位:亿元、%

 

  (三)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是两者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土地购置费是指通过划拨或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以及用于拆迁、补偿的费用。由于土地不是生产资产,土地本身不构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因此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投资但不计入资本形成总额。近年来,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呈大幅增长态势, 2006-2011年年均增速超过 50%。 2011年全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 1309.29亿元,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之差的 61.8%。因此,土地出让金的大幅增长是造成两者增量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有明显区别,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并不意味着对 GDP的贡献也必然同步上升。在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环境下,大量的投资并不直接产生相应的经济总量,其中一部分投资直接形成资本形成总额,拉动 GDP增长,而其他投资则通过投资的供给和需求效应间接拉动经济增长。

  二、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性较高

  (一)两者内涵相互交错

  最终消费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总量。两者具有明显的联系和区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它包含有投资的内容(比如居民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没有包括服务性消费和自产自用产品。

  两者在内涵上的主要区别:一是最终消费包括政府和居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的支出,居民自产自用产品,政府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计算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企业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零售额属于中间消耗,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购买设备和交通工具的零售额、销售给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属于投资性支出,都不属于最终消费。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政府购买后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消费性货物的全部市场价值,而政府消费只包括这些货物的市场价值与向居民收取的价值的差额部分。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 ,居民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些消费品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对地区而言,仅本地区常住居民的消费能在最终消费中体现,而外地居民在本地消费的商品计入本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不计入本地区最终消费。五是居民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驻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

  (二)两者具有较为稳定的数量关系

  直辖以来,重庆市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步上升,前者一直大于后者,绝对差额呈逐步扩大趋势。 2011年重庆市最终消费 4641.64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53.83亿元,绝对差额是 1997年的 4.4倍。两者总额的比例关系总体比较稳定, 15年中两者比例主要集中在 130%-150%之间,波动幅度为 20个百分点,最低的 2009年为 128.5%,最高的 2003年为 148.5%。

  图 3: 1997 - 2011 年重庆市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单位:亿元、 %

 

  重庆市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最终消费增长率总体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两者增长率的相关性较强,同步上下,波动方向基本一致, 15年平均增速差为 2.6个百分点。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居民消费倾向下降,两者的增速出现了较明显的“反差”,相对于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了 6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支出增速则回落了 3.3个百分点,两者增速出现了“剪刀差”式的走势。直辖以来,重庆市每增加形成 100元最终消费所需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保持在 90-140元之间,总体呈平稳态势。

  图 4: 1997 - 2011 年重庆市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关系图

  单位:亿元、%

 

  分析表明,影响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异的各因素中,没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由于增长稳定性高的居民消费与销售给居民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在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较高,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小,故两者的比例关系基本保持稳定,相关性较高。

  三、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与净出口贸易额无明显相关性

  ( 一 )两者内涵区别大

  净出口贸易额是海关进出口统计指标中货物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不包括服务进出口统计。支出法 GDP中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地区核算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采用的是净流出指标,不仅包括本地区对国外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外,还包括与国内其他地区间货物和服务流出流入的净流出额。

  (二)对省市而言两者无共同的变化规律

  1997-2001 年重庆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一直大于净出口贸易额。从 2002年开始货物和服务净流出由正转负,而净出口贸易额从 2000年开始保持为正,即重庆对国外的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两者变化趋势背离,波动幅度大且无规律,说明重庆与其他地区的流入流出数量较大,而对国外的进出口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未能影响流入流出的变化趋势。因此,对于地区 GDP而言,货物与服务净流出与净出口贸易额并无明显相关性。

  图 5: 1997 - 2011 年重庆市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与净出口贸易额

  单位:亿元、%

 

  综上所述,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净出口贸易额这三组指标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关系受投资拉动型的宏观环境影响较大,两者相关性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有部分内容是相同的且占比较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而其总体关系比较稳定,相关性较强;三是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净出口贸易额,由于核算地域范围的不同,就省市而言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总体上,这三组指标不仅在理论内涵方面存在区别,而且在某些时期内,每组对应指标的增长率会形成较大差距或其增长方向会出现一定“反差”,也就是说,每组对应指标并非具有完全可替代性。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时期,以提高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

  (核算处金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