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任务艰巨 措施得力 前景可待

日期: 2019-05-29
字体:

     ——重庆完成“十一五”期末节能降耗工作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举全市之力,积极实施“工业兴市”的战略部署,继扭转连续六年的亏损后,实现了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飞跃,与此同时,重庆的能源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地支撑并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全面向好。

  在“十一五”新时期,能源工业的发展以及节能降耗工作被寄予厚望,一方面能源生产总量要扩大,另一方面单位增加值能耗要降低。重庆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通过了全市“十一五”期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以下简称)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的目标。“十一五”规划作出了“坚持节能优先,市内开发与市外合作相结合,统筹煤、电、气、油等能源建设,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工作部署。因此,我们以“十五”期间的工业和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客观地分析我市能源工业发展和消费的运动趋势,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大有裨益的。

  一、重庆经济与能源现状分析

  (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较2001年分别增长73.9%和83.0%,年均增长14.8%和16.3%。

  表1: 重庆市“十五”期间GDP及其构成情况

  计量单位:亿元

  

指 标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地区生产总值
1765.68
1990.01
2272.82
2692.81
3070.49
第一产业
294.90
317.87
339.06
428.05
463.40
第二产业
688.40
780.97
921.10
1112.80
1259.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59.36
631.11
744.77
899.68
1023.35
第三产业
782.38
891.17
1012.66
1151.96
1347.97
 

 

  (二)能源生产状况

  表2: 重庆市“十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情况

  

年份
原煤(万吨)
天然气(亿立方米)
电力(亿千瓦时)
2001
1154.67
41.88
170.41
2002
1211.73
45.41
184.75
2003
1484.20
47.29
188.64
2004
1738.19
51.57
232.82
2005
1957.79
57.09
234.03
 

 

  资料表明:“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量逐年递增。2005年,原煤、天然气、电力占三项之和(全部折算成标煤)的比重分别为57.2%、31.1%和11.7%。显然,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

  (三)能源消费状况

  表3: 重庆市“十五”期间能源消费情况

  计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总量
煤炭
天然气
油料
电力
2001
2463.68
1590.43
322.51
206.20
344.54
2002
2563.05
1668.90
331.87
213.84
348.44
2003
2737.90
1806.42
349.11
220.81
361.56
2004
3168.41
2005.08
403.52
379.97
379.84
2005
3881.52
2568.65
472.15
411.86
428.86
 

 

  注:按当量热值法计算。

  资料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能源消耗品种的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煤炭增长61.5%、天然气增长46.4%、油料增长99.7%、电力增长24.5%。

  表4: 重庆市“十五”期间主要能源消费比例情况

  

年份
煤炭(%)
天然气(%)
油料(%)
电力(%)
2001
64.56
13.09
8.37
13.98
2002
65.11
12.95
8.34
13.59
2003
65.98
12.75
8.06
13.21
2004
63.28
12.74
11.99
11.99
2005
66.18
12.16
10.61
11.05
 

 

  从上表可以看出:“十五”期间,全国的煤炭消费比例大致在70%上下波动,重庆煤炭消费比例在64%到66%之间波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的天然气消费比例大致在2.7%上下波动,全市天然气消费比例在12%到13%之间波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的油料消费比例在24%上下波动,全市油料消费比例在8%到11%之间波动,与全国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电力由于计算方式不同等原因而无法比较。

  (四)能源利用状况

  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平均水平为1.22吨标准煤/万元,我市为1.42吨标准煤/万元,列全国的第15位;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水平为2.59吨标准煤/万元,我市为2.75吨标准煤/万元,列全国的第10位。可以看出,与其他直辖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比,我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节能潜力巨大。

  表5: 2005年重庆市与全国和直辖市能耗比较情况

  

年份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单位GDP电耗
千瓦时/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全国
1.22
1358.5
2.59
北京
0.80
828.5
1.50
天津
1.11
1040.8
1.45
上海
0.88
1007.2
1.18
重庆
1.42
1132.3
2.75
 

 

  另外,从三次产业的单位GDP能耗而言,我市第二产业的能耗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十倍,发展第三产业是降低万元产值能耗的重要途径。

  二、能耗结构现状分析

  为提高今后节能降耗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对耗能结构现状作深入分析。

  (一)产业结构

  “九五”末和“十五”末全市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分别为:2000年为17.8:41.3:40.9;2005年为15.5:41.9:42.6。另据经普资料,2004年,上海第三产业占GDP50.8%,北京第三产业占GDP60.0%,而我市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前两者,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工业产值及能耗结构

  表6: 2005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产值能耗表

  

行 业
综合能源消费量
(吨标准煤)
工业总产值(现价)
(万 元)
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工业总量
19727967
25258684
0.7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5070224
1756204
2.8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041134
1697300
2.3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738187
1259329
2.9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06214
1461016
1.7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282103
598526
2.1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96848
8533125
0.0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71990
1331929
0.35
纺织业
252159
463343
0.5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28063
106641
2.14
  非金属矿采选业
181824
79171
2.30
医药制造业
174193
727145
0.24
其它
1185029
7244958
0.16
 

 

  据统计,工业是全市能耗最大的部门,约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0%,同时表6显示,化工、冶金、建材三大行业又占工业能耗总量的60-70%。三大耗能行业耗全市约40%的能源,仅提供约20%的工业产值。近几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中很大原因是由于制造业中的高耗能行业的消费增长所引起的。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壮大汽车、摩托车等机械制造低能耗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传统高耗能产业,不断降低我市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表7:   2005年重庆工业企业十大耗能大户

  序号

  企业名称

  1

  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

  4

  重庆市电力公司

  5

  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

  6

  重庆白鹤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7

  重庆腾辉地维水泥有限公司

  8

  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

  9

  重庆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0

  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据统计,我市以上十大耗能企业耗全市工业能源约40%,创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约25%。因此,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在全面部署的同时紧抓耗能大户来重点攻坚是有必要并可行的。

  三、节能降耗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一味追求生产上规模、高产出,忽视了节能投入和节能基础工作管理。“十一五”期间我市的节能降耗形势是严峻的,但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品种优化、技能技术研发等多层面看,节能降耗存在广阔的空间,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

  (一)调整产业结构

  1、按照“优化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三产业”的思路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应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大力发展沼气及农产品深加工。第二产业要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改变工业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第三产业除了重点发展传统的金融、商贸等产业外,还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努力构造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产业链,形成各个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2、按照“重点发展低耗能高产出产业”的原则来调整工业结构

  依托重点工程,强化政策支持,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手段,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矿产资源加工业,加快能源建设,以节约和高效利用政策为向导,统筹电、煤、气能源建设,构建稳定、经济、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二)优化能源结构

  建立合理的能源结构。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为能源结构调整目标,以电力和天然气利用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量,减轻能源发展对环境的压力。

  在加大节能力度的同时,能源供应从以煤为主向煤、电、气、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转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强电力和天然气供应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燃气及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

  (三)大力开发节能技术

  节能降耗,必须科技先行。“十一五”期间,全市将围绕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开发、天然气资源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在天然气汽车、重大成套装备制造、节能照明、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筑节能等方面,提高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比例,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节能降耗,缓解资源能源供需的突出矛盾。

  四、节能降耗工作建议

  能源消耗遍及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解决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举全市之力,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构筑起全面、科学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

  (一)从战略高度上充分重视节能工作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各行业正常运转的原动力,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央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我市应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政策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长期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推进我市节能降耗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能源管理体制

  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市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围绕“十一五”期末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目标,建立节能降耗的协调机制。同时,市、区县两级政府部门和财政支持的公共事业单位要带头节能,做好表率作用。

  (三)加强全市能源统计工作

  按照我国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区(市)县统计局和市统计局的三级能源统计工作机制和相应的实施机构,完善能源统计制度,为我市能源工作政策的制定、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效绩评价提供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撑。

  (四)建立健全节能降耗考核机制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把有关节能降耗指标纳入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同时就节能工作对各县区、部门和企业进行专项考核。

  另一方面,各单位、企业把节能降耗列入成本管理目标和部门的绩效考核。通过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考核机制,来推动节能工作的成效。

  (五)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法规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节能法》和其它现行节能法规。二是积极修订地方配套法规、规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将加快辖区内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并与周边省份建立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主要是大力发展水电、加快火电建设,积极推进核电和天然气发电,开发风能资源,作好煤层气发电示范,适当发展市外电源。在实施“开源”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处处“节流”,应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以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末期单位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的目标,为今后我市的节能降耗做出更多的成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