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2012年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日期: 2019-05-29
字体:

     2012 年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2012 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出台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总量迈上 7000亿台阶、占比达到 62.3%,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总量上台阶,占比稳提高

  2012 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突破 7000亿元,达到 7136.46亿元,增长 16.9%,快于 GDP增速 3.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逐年攀升, 2012年达到 62.3%,较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见图 1) 。

  图 1 : 2006年以来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和占比

  单位:亿元、 %

  (一)民营经济较快增长

  2012 年,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领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创业热情高涨,重庆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5622.88亿元,增长 14.2%,高出 GDP增速 0.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达到 49.1%,较上年提高 0.2个百分点(见图 2),占比分别比公有经济和外商、港澳台经济高出 11.4和 35.9个百分点(见图 3)。全年完成 民间投资 4041.62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 43.1%,增长 25.9%,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 2 : 2006年以来重庆市民营经济总量和占比

  单位:亿元、 %

  图 3 : 2012年重庆市分所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

  (二)外商、港澳台经济逆势上扬

  全市积极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抓好两江新区、两个保税区、 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区县工业园区等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内陆开放高地”效能进一步释放,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全市经济运行速度整体放缓 的情况下, 外商、港澳台经济逆势上扬,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连续四年领跑其他所有制经济。 2012年,外商、港澳台经济实现增加值 1513.58亿元,增长 26.7%,增速较上年提高 3.7个百分点(见图 4);占 GDP比重达到 13.2%,较上年提高 0.4个百分点。

  图 4: 2009-2012年分所有制 经济增加值 增速

  二、产业结构优化,二三产业给力

  2012 年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比例为 3.3: 65.2: 31.5,与全市产业结构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全市低 4.9和 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市高 11.3个百分点(见图 5);与上年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 0.2和 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1.3个百分点(见图 6)。

  图 5: 2012年重庆市非公经济和全市三次产业构成

  图 6: 2012年和 2011年重庆市非公经济三次产业构成

  (一)第一产业占比下降

  随着结构提升,非公经济增长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占比呈现下降态势。初步核算, 2012年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 232.03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 24.7%,较上年下降 1.1个百分点。

  (二)工业引擎作用凸显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非公工业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非公工业经济逐步改变规模小、设备简单,科技含量低的局面,向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方向迈进,强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 2012年,非公工业实现增加值 3924.36亿元,增长 20.2%,高出工业增加值增速 4.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75.7%,较上年提高 1.7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稳中有升

  2012 年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着力建设大商圈,培育大市场,发展大物流,努力打造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温泉之都, 通过集聚政策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支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市非公服务业在物流、科技、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加速发展推动下,实现稳步增长。 2012年非公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2254.35亿元,增长 12.4%,占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 51.9%,较上年提高 0.4个百分点,主要是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提升较快,分别较上年提高 2.5、 1.5和 0.9个百分点。

  (核算处胡晓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