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十八大以来重庆消费市场发展成就报告

日期:2022-09-15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十八大以来重庆消费市场发展成就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努力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质量发展态势较为明显,为“十四五”时期重庆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

(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八大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城市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促进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5141.09亿元,到2018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至2021年达13967.67亿元,年均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7371元提高到43504元。在世纪疫情冲击下,重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总体稳定运行,2021年全市消费市场稳健复苏,社零总额比上年增长18.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三,西部地区第一,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消费驱动作用不断增强

十八大以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明显。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高出全市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37.9%提高到2021年的53.0%,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年均增长8.5%,占比由2012年的7.4%提高到2021年的9.7%;住宿和餐饮业年均增长6.9%,占比由2012年的1.7%提高到2021年的2.0%,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商贸行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2021年末,全市商贸业从业人员367.84万人,较2012年增加93.92万人。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260.39万人,较2012年增加77.66万人;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107.45万人,较2012年增加16.26万人。

(三)城乡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乡村交通、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乡村消费环境逐步改善,城乡消费市场实现协同发展。全市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由2012年的4729.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987.17亿元,年均增长11.4%;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由2012年的411.3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80.50亿元,年均增长20.4%,高于全市社零总额年均增速8.1个百分点。

(四)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

十八大以来,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重庆加大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培植力度,市场主体迅速发展,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法人单位数量由2012年的4482家增加到2021年8150家,年均增长7.0%。其中,批发业企业由2012年的1593家增加到2021年的2969家,年均增长7.0%;零售业企业由2012年的1818家增加到2021年的3458家,年均增长7.7%;住宿业企业由2012年的297家增加到2021年的529家,年均增长5.9%;餐饮业企业由2012年的774家增加到2021年的1194家,年均增长5.7%。

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从生存型向享受型消费转变

(一)升级类商品市场表现较好

十八大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消费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高品质、高价值商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消费品质显著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10年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化妆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年均增长16.4%、7.7%、8.5%、23.9%、11.1%,保持较快增长水平。与房地产消费相关商品持续热销,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309.49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10.4%。

(二)汽车消费是市场增长的主引擎

十八大以来,随着居民不断收入提高,私家车已成为平常百姓家庭必备消费品,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类商品消费是重庆消费市场主要支撑点,对全市社零总额增长贡献突出。2021年,全市汽车类零售额1188.87亿元,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1%,高于全市社零总额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占限上单位零售额的28.2%,占比远高于其他类别商品,居主导地位。此外,10年间,汽车消费带动下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4.5%,占比由2012年的8.9%提高到2021年的12.7%。

(三)服务型消费成为热点

十八大以来,消费结构从商品向服务,消费重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全市服务型消费占总消费比重明显提升。10年间,全市城乡居民食品烟酒、衣着类消费支出占比呈现整体下降趋势,而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占比明显提高。其中,城镇居民食品烟酒、衣着类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2012年的41.5%、13.4%下降至2021年的32.0%、7.4%,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类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2012年7.1%、11.5%、6.6%提高到2021年的18.3%、12.7%、8.9%。伴随着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带动餐饮类服务消费蓬勃发展。全市餐饮收入由2012年的660.6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53.32亿元,年均增长13.0%,高于全市社零总额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

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商业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

(一)线上消费持续活跃

十八大以来,重庆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商贸企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网络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智慧场景体验明显增强,商贸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2021年,全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63.30亿元,是2015年的3.9倍,年均增长29.9%,高于全国水平7.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5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拉动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3.0个百分点,为促进全市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电商企业来看,2021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51家,其中,重庆京东网络零售额超过120亿元。

(二)新商业模式发展迅速

十八大以来,作为新型商业经济和新商业模式发展的前沿阵地,重庆城市商业综合体迅速发展,是推动塑造消费新场景、提升消费新供给、培育消费新热点、引领消费新升级的重要载体。截止2021年底,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62个,商户1.26万个,实现销售额365.35亿元,全年总客流量7.25亿人次,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全部可出租(使用)面积418.17万平方米,出租摊位数2.08万个。其中,重庆龙湖时代天街、龙湖金沙天街、来福士广场、华润万象城等12家综合体可出租面积均超过10万平米。

(三)专业市场不断完善

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重庆商品交易市场由简单的集贸式市场发展为专业化程度高、功能齐全、吞吐量大、辐射范围广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对促进内需改善消费环境以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21年底,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135个,年成交额3431.03亿元,10年间年均增长1.4%,市场个数和年成交额在西部地区均位居前列。其中,2021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50个,年成交额3129.0亿元,占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91.2%。朝天门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等10个市场成交额均超百亿,规模效益愈加显著。

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区域消费市场协同发展

十八大以来,重庆各区域充分发挥特色资源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一区”消费人群“上山下乡、“两群”消费产品“进城入户”,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主城都市区得益于成熟的基础设施配套、便捷的物流资源、先进的技术支持等条件,成为引领全市消费潮流的先锋和消费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主城都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4051.47 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448.66亿元,年均增长11.7%,主城都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4.8%,是支撑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充分利用其文化积淀、旅游资源、特色产品等优势,带动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2021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9.31亿元,是2012年的3.3倍,年均增长14.6%,高于全市社零总额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291.44 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79.71亿元,年均增长13.5%,高于全市社零总额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

回望过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消费市场发展攻坚克难、成就辉煌,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结果。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扩大内需有效制度,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动力,培育消费新热点,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有效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奋力推进全市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