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高质量发展特征显现

日期: 2023-08-31
字体:

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高质量发展特征显现

——2022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发展报告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服务和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一、开放型经济规模稳步提升

(一)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

2022年,重庆实现货物进出口8158.35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2.0%,其中:出口5245.32亿元,增长1.5%;进口2913.03亿元,增长2.9%。全市进出口总额列全国第11位、西部第2位,占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的21.1%,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利用外资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2022年,重庆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8家,实际使用外资18.57亿美元,较好地发挥了外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63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额的24.9%;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额的74.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6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倍。

(三)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

2022年,重庆新增30家企业开展投资备案,较上年增长11.1%。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10.63亿美元,其中:对非洲国家投资4.18亿美元,占全市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的46.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6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9亿美元;在外劳务人员992人,增长1.4%

(四)国际服务外包逐步拓展

2022年,重庆实现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5.51亿美元。其中:实现业务流程外包(BPO3.10亿美元,增长6.3%;实现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金额0.97亿美元;实现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金额21.44亿美元。

二、开放型经济结构稳中提质

(一)重点产品进出口保持稳定

2022年,重庆进出口产品结构稳步调整,支柱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出口方面,汽车(包括底盘)出口218.73亿元,比上年增长77.5%,拉动重庆出口值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3.81亿元,增长1.1倍;手机出口338.38亿元,列全国第7位,增长15.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377.40亿元,其中: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产品出口值分别增长56.8%1.3倍。进口方面,电子元件进口1292.56亿元,增长3.9%。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957.12亿元,增长6.3%,占全市进口值的67.2%,拉动重庆进口值增长4.1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彰显活力

2022年,重庆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4004家,较上年增长6.6%,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3420家,占比为85.4%,比上年增加246家。从外贸业绩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对外贸增长贡献突出实现进出口3741.10亿元,增长7.1%,拉动全市进出口值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07.96亿元,增长7.4%;进口1233.14亿元,增长6.5%。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3822.9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国有企业实现进出口588.31亿元,两年平均增长7.2%[1]2022年,重庆海关关区共有AEO高级认证企业86家,其中,民营企业36家,占比为41.9%;大足区龙水五金市场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三)国际经贸合作更加紧密

2022年,重庆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外贸市场方面,重庆对东盟、欧盟、美国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基本稳定,分别实现进出口1266.32亿元、1247.58亿元、1134.78亿元,其中,对欧盟进出口较上年增长0.7%。国际经贸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2214.02亿元,增长0.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渝实际投资2.73亿美元,增长6.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0.86亿美元,增长21.4%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计划,RCEP其他14成员国实现进出口2585.34亿元,增长9.2%,高于全国水平1.7个百分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在渝实际投资3.61亿美元,增长34.0%RCEP其他14个成员国投资0.60亿美元,增长25.4%

三、对外开放通道更加优化畅通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增效

2022年,重庆加快构建陆港开放通道新纵深,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为135.2,较2021年的122.62020年的102.0,分别增长10.3%32.5%[2]开通线路78条,创通道运营5年来的新高物流网络已覆盖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开行5000列以上,占全国开行总量的近30%,新增3处境外集散分拨中心;渝满俄班列开行2000列,较上年增长91%;中老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

(二)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提速

2022年,重庆加快建设面向全球、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物流网络,全力打造内陆口岸高地。重庆万州新田港物流园区和长寿沿江现代物流园区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重庆成为全国目前唯一拥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开通中缅印”“中老泰等线路,提升班列辐射范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14.8万标箱、增长32%。国际航线增至109条,沪渝直达快线开行1196艘次完成智慧长江物流工程一期开发任务。

(三)“平台+通道”效能叠加释放

重庆加快建设铁公水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的紧密衔接,支持“中欧班列+医药保税”“中欧班列+整车保税仓储”等运营模式,通过“平台+通道”功能叠加助推“物流+经贸”融合发展,经贸合作拓展至160多个国家、500余个城市港口。牵头“13+2”省(区、市)共建“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上线,从智能通关、业务协同、数据应用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为通道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

四、战略平台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新培育形成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新模式、“一站式”“一体化”移民事务服务体系等创新成30项,在全市复制推广改革经验案例23项,落户中西部首个国家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17272户,较上年增长21.2%,占全市比重11.3%;注册资本总额1565.79亿元,增长36.51%,占全市比重15.6%,其中,新增注册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128家,增长29.3%;注册资本12.56亿美元,增长2.0倍,占全市比重5.6%。引进项目485个,增长1.3%,签订合同(协议)总额2873.95亿元,增长74.2%

(二)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开放引领作用明显

2022年,重庆国家级开发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用好国家赋予的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江新区新增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科技型企业700家;有序推进光伏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的落地;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引进高端科研院所10家、累计达50家,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国家级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6.4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额的34.7%。其中: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4.96亿美元,增长21.1%,拉动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9个百分点;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0.99亿美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

(三)综合保税区外贸发展新动能进一步积聚

2022年,重庆综合保税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在承接国内国际产业分工、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大做强“保税+”新业态,以研发带动制造业升级,外骨骼机器人首次通过“保税+研发”模式顺利出口;优化“保税+加工”模式,支持企业利用剩余产能承接国内品牌委托加工,货值突破6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保税+再制造”新突破,引入重庆首家从事汽车变速箱再制造业务企业。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正式调整为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万州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永川综合保税区建设顺利推进。重庆6个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5358.21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65.7%。其中:西永、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分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4位、第9位。

(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持续深化

2022年,高标准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要素高效流动,进一步加大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力度,累计落地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234个、总金额252.6亿美元,金融服务项目235个、总金额291.3亿美中新跨境融资通道运行顺畅,金融科技合作持续深化新加坡航空公司(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落地,中新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建成投运,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在重庆启动运营,探索建设中国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中国东盟农产品展销中心,实现跨境电商和产业聚集融合发展;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重庆中新肿瘤医院开诊运营。持续推进中新(重庆)农产品出海计划和农业合作“双百”计划,打造中新(重庆)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和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五)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2年,重庆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统筹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培育建设富有巴渝特色、彰显中国风范的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消费平台,不断提升中央商务区消费能级,持续推进寸滩国际新城建设,解放碑—朝天门商圈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环球购物中心、来福士购物中心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店,培育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优化消费供给体系,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成西部首个核心商圈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加快集聚全国、全市首店。持续推进创建国际美食集聚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六)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序开展

2022年,重庆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86项试点任务已落地75项,出台试点配套政策文件60余个,开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50余项。大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6.7%,累计实现跨境融资192亿美元,在渝外资银行分行数量达16家,跃居中西部并列第一。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正式投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服务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数据交易场所。持续完善数据规则及安全体系,出台施行《重庆市数据条例》,加快激活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要素流动。依托中新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加快构建数据跨境流动分级分类、安全评估等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打造国际陆海新通道数字贸易通道。

五、区域融合开放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成势见效

2022年,重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四川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双方共同印发了《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方案》,金融、科技、贸易、司法等领域合作深度融合。川渝合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巩固“关银一key通”、中欧班列(成渝)号、一体化税收管理等跨区域、跨层级制度领域创新合作;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名单;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二)“一区两群”协同开放稳步推进

2022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实现进出口8033.84亿元,较上年增长2.0%实际使用外资18.54亿美元。其中:中心城区实现进出口7148.76亿元,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17.27亿美元;主城新区实现进出口885.08亿元,增长13.8%实际使用外资1.26亿美元。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实现进出口66.38亿元,增长19.1%;实际使用外资0.02亿美元。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实现进出口58.1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0.02亿美元。重庆农产品实现出口13.2亿元,增长20.4%;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293家,梁平预制菜、綦江健康食品、合川火锅食材、长寿有机鱼等新产业快速成长;石柱黄精制品、丰都鲟鱼、巫山脆李等重庆特色农产品和水稻种子等农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一区两群”协同开放高质量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

(三)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2022年,重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政策,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坚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光伏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的落地。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50亩,国家储备林建100亩,推动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建设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流域生态廊道。梁平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北碚、梁平、涪陵和大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城口获批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巫山被命名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一步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成色和亮色

(四)城乡融合协同开放发展

2022年,重庆统筹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建立城乡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库,7项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强对民营外贸企业帮扶指导,在通关流程指导、质量体系建立、优惠政策适用、海外市场开拓、物流渠道畅通等环节提供“一条龙”帮扶措施,成功创建潼南、垫江2个国家级制种大县,秀山农村电商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



[1] 是指以2020年同期为基期,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的增速。

[2] 2022年度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报告,于2023518日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暨2023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