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数据资料 > 统计公报

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字体:
    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 年1 月22 日
    
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46734 个,从业人员 270.17 万人,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39.6% 和 38.6%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 46163 个,占 98.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23 个,占 0.5% ;外商投资企业 348 个,占 0.7%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 368 个,占全部企业的 0.8% ;集体企业 731 个,占 1.6% ;私营企业 36774 个,占 78.7%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88.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5.6% ,外商投资企业占 6.4%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 1.8% ,集体企业占 1.1% ,私营企业占 54.5% (详见表 2-1 )。

  

2-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46734 

2701703 

内资企业 

46163 

2376509 

国有企业 

368 

49130 

集体企业 

731 

28827 

股份合作企业 

285 

10780 

联营企业 

75 

3802 

有限责任公司 

5551 

652167 

股份有限公司 

545 

124036 

私营企业 

36774 

1471433 

其他企业 

1834 

36334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23 

151328 

外商投资企业 

348 

173866 

 

 

  图 2-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 2206 个,制造业 42622 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906 个,分别占 4.7% 、 91.2% 和 4.1%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 9.4% ,制造业占 86.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 3.8%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 12.1% 、 8.9% 和 8.2% (详见表 2-2 )。

  

2-2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46734 

270170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820 

19647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2 

356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82 

816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3 

148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182 

40861 

开采辅助活动 

41 

1579 

其他采矿业 

26 

965 

农副食品加工业 

3372 

117247 

食品制造业 

1125 

46319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924 

39761 

烟草制品业 

5 

4926 

纺织业 

1702 

59576 

纺织服装、服饰业 

1546 

5776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051 

53255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472 

35708 

家具制造业 

1841 

46798 

造纸和纸制品业 

758 

34986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075 

34917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775 

24051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73 

626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272 

106424 

医药制造业 

292 

49862 

化学纤维制造业 

23 

123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566 

7864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825 

222802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95 

6017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02 

35966 

金属制品业 

3912 

119909 

通用设备制造业 

2893 

121355 

专用设备制造业 

1951 

73657 

汽车制造业 

2826 

32738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144 

24175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139 

9139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692 

181924 

仪器仪表制造业 

565 

36391 

其他制造业 

420 

22581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55 

5063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31 

664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155 

6538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00 

1456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51 

23933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16263.04 亿元,比 2008 年末增长 156.7% (详见表 2-3 )。

  

2-3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合 计 

16263.04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623.8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4.91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0.87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6.29 

非金属矿采选业 

124.44 

开采辅助活动 

4.06 

其他采矿业 

1.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342.61 

食品制造业 

157.62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70.98 

烟草制品业 

92.3 

纺织业 

119.3 

纺织服装、服饰业 

89.09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62.75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60.39 

家具制造业 

98.02 

造纸和纸制品业 

243.09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17.6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60.15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30.7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965.21 

医药制造业 

403.56 

化学纤维制造业 

5.1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83.9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60.1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29.5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83.47 

金属制品业 

433.4 

通用设备制造业 

580.2 

专用设备制造业 

324.34 

汽车制造业 

2570.3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210.7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603.1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96.09 

仪器仪表制造业 

166.87 

其他制造业 

138.5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0.1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4.3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652.38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60.39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80.81 

 

 

  (三)资产贡献率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 14.2% ,比 2008 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为 13.9% ,比 2008 年下降 3.9 个百分点;制造业为 15.4% ,比 2008 年上升 2.1 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 6.7% ,比 2008 年上升 1.4 个百分点(详见表 2-4 )。

  

2-4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 

 

总资产贡献率(% 

合 计 

14.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2.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3.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2.3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9.9 

非金属矿采选业 

22.7 

开采辅助活动 

0.0 

其他采矿业 

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27.1 

食品制造业 

21.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4.9 

烟草制品业 

113.0 

纺织业 

31.3 

纺织服装、服饰业 

28.8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51.6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6.6 

家具制造业 

22.3 

造纸和纸制品业 

14.2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9.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32.6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8.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7 

医药制造业 

15.0 

化学纤维制造业 

22.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9.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9.4 

金属制品业 

18.0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6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4 

汽车制造业 

18.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3.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7.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6 

仪器仪表制造业 

12.5 

其他制造业 

1.1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2.8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43.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0.2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7 

 

 

  图 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变化

  

 

 

  (四)企业研发活动

  2013 年,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 R&D 或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668 个,比 2008 年增长 32.8%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 12.0% 。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3.7 万人年,比 2008 年增长 49.6% 。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 138.82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192.4% ; R&D 经费投入强度为 0.91% , 比 2008 年提高 0.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 R&D 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情况详见表 2-5 。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 12221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2509 件,分别比 2008 年增长 169.3% 和 220.0% ;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 20.5% ,比 2008 年提高 3.6 个百分点。

  

2-5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 

 

R&D经费支出(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 

合计 

138.82 

0.91 

采矿业 

1.26 

0.2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57 

0.1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50 

3.65 

非金属矿采选业 

0.19 

0.21 

制造业 

136.85 

0.98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6 

0.22 

食品制造业 

1.58 

0.9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65 

0.40 

烟草制品业 

0.38 

0.26 

纺织业 

0.90 

0.48 

纺织服装、服饰业 

0.00 

0.00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0.11 

0.08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6 

0.18 

家具制造业 

0.34 

0.36 

造纸和纸制品业 

1.30 

0.6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0.12 

0.1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0.10 

0.18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0.47 

0.9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9.05 

1.24 

医药制造业 

8.08 

2.62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37 

0.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39 

0.5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78 

0.8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51 

1.03 

金属制品业 

1.31 

0.38 

通用设备制造业 

8.37 

1.88 

专用设备制造业 

5.02 

1.83 

汽车制造业 

44.62 

1.5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5.79 

1.2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03 

0.9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86 

0.23 

仪器仪表制造业 

3.11 

2.53 

其他制造业 

0.57 

5.21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54 

8.33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0.00 

0.0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71 

0.09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70 

0.10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00 

0.00 

 

 

  (五)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2013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383 个,比 2008 年末增长 50.8%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 7.8% ,比 2008 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

  2013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 16.62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264.8%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 12.1% ; R&D 经费投入强度为 0.63% ,比 2008 年下降 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低 0.35个百分点(详见表 2-6 ) 。

  2013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 1641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400 件,分别比 2008年增长 375.7%和 170.3%;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 24.4% ,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 4.1 个百分点。

  

2-6按领域分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 

 

R&D经费支出 

R&D经费投入强度 

(亿元) 

%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16.62 

0.63 

医药制造业 

8.08 

2.60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2.50 

0.62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2.48 

0.14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3.56 

2.36 

 

 

  图 2-3 按领域分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 7118 个,从业人员 205.38 万人,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27.9% 和 64.9%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1% ,外商投资企业占 0.1%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 1.3% ,集体企业占 1.6 % ,私营企业占 65.8%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9.9%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09% ,外商投资企业占 0.01%。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 2.5% ,集体企业占 2.2% ,私营企业占 47.4% (详见表 2-7 )。

  

2-7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7118 

2053806 

内资企业 

7101 

2051749 

国有企业 

95 

51042 

集体企业 

113 

45817 

股份合作企业 

31 

4415 

联营企业 

6 

1038 

有限责任公司 

1864 

914587 

股份有限公司 

164 

56347 

私营企业 

4687 

973163 

其他内资企业 

141 

534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0 

1895 

外商投资企业 

7 

162 

 

 

  图 2-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 33.1% ,土木工程建筑业占 9.3% ,建筑安装业占 10.6%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 46.9%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 75.6% ,土木工程建筑业占 9.2% ,建筑安装业占 5.3%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 9.9 % (详见表 2-8 )。

  

2-8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7118 

2053806 

房屋建筑业 

2355 

1552963 

土木工程建筑业 

665 

189415 

建筑安装业 

757 

108019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3341 

203409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5136.06 亿元,比 2008 年末增长 280.7% (详见表 2-9 )。

  

2-9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合  计 

5136.06 

房屋建筑业 

2747.89 

土木工程建筑业 

1515.31 

建筑安装业 

328.72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544.15 

 

 

  注释:

  [ 1]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 2]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2013)》,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 3]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 4] 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 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 5]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