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数据资料> 统计公报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06R/2019-0126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18-01-26 [ 发布日期 ] 2019-05-29

“三农”发展成就辉煌 乡村振兴前程光明

 “三农”发展成就辉煌 乡村振兴前程光明

——重庆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解读


                                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重庆市统计局局长                                    蓝庆华

                                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总队长            朋 琳


  在全市上下掀起“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热潮之际,历时三年多的重庆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工作顺利完成,主要普查结果为全面准确把握“三农”基本市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统计支撑。农业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正确领导下,重庆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农惠农政策力度,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三农”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各级政府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为根本,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有效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效激发了农业发展动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扶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有效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农业基础、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十年来,全市主要农产品稳产丰产,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和物价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2006年为808.40万吨,从2009年起连续9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2016年,全市油料作物产量达到62.72万吨,比2006年增产33.78万吨,年均递增8.0%;水果产量达408.69万吨,比2006年增产262.99万吨,年均递增10.9%。蔬菜连续8年年均增产百万吨左右。生猪出栏常年稳定在2000万头以上。

(二)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完善农田水利条件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依托。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能够正常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数比2006年合计增长92.1%;可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4.5%。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革命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一批具有“耕种收、种养加”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农机化新主体蓬勃发展,以及重庆农村宜机化地块整治的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大中型拖拉机5118台,比2006年末增长8.5倍;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0862台,增长2.3倍;联合收获机3489台,增长4.4倍;适合重庆地形特点的耕整机快速增加,达到27.25万台。

(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改变农产品供给的时空分布、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温室占地面积1706.68公顷,比2006年末增长5.4倍;大棚占地面积7031.96公顷,增长6.3倍。

(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十年来,重庆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税收、用地等方面大力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大量涌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较快提高。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农业经营单位达到10.54万个,比2006年末增长15.8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67万个。

(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适度规模经营代表了农业现代化方向,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率效益的前提条件,对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稳定农产品市场都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实际耕地耕种面积中,规模化耕种面积占12.4%;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占3.5%,农业经营单位占8.8%。2016年末,全市生猪存栏中,规模化养殖的生猪占40.6%;全市家禽存栏中,规模化养殖的家禽占48.4%。

(七)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十年来,市民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减少。与此同时,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持续提高。据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为759.93万人,比2006年下降15.2%。全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初中文化人员占35.5%,提高1.3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文化人员占4.5%,提高1.3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员占0.9%,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一)乡、村组织数量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全市乡、村组织数量减少。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乡镇813个,比2006年减少11.1%;村委会和涉农居委会9546个,减少8.1%。

(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通电、通公路、通电话“村村通”全部实现。通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的村所占比重分别为76.6%和21.7%,分别比2006年提高52.2个百分点和13.2个百分点。接通了有线电视的村比重为82.2%,提高9.7个百分点;93.8%的村通宽带互联网。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所占比重为24.7%,提高20.7个百分点。

(三)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 全市有63.3%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比2006年提高57.8个百分点;有21.0%的村实施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61.9%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了改厕。

(四)农村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86.1%的村有图书室(馆)、文化站,比2006年提高74.4个百分点;34.9%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提高23.8个百分点;51.6%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提高45.2个百分点;92.5%的村有卫生室,提高12.0个百分点。

(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6年全市开展旅游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16.9%,比2006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从无到有,2016年全市38.1%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占比分别为2.8%和2.7%。大量返乡下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多措并举,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据城乡住户调查数据,2016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49元,比2012年增长53.5%,实际增长42.5%,年均实际增长9.3%。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扩大的趋势成功逆转。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6(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2年下降0.2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7%,比2012年下降5.5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户住房条件改善。据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重庆市99.3%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农户占比为83.5%,下降12.6个百分点;拥有2处和3处住房的农户所占比重分别为15.3%和0.5%,分别提高12.0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拥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110.73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17.2%,而10年前很少有农户购买商品房。有55.9%的农户住房为砖混结构,比2006年提高14.4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10.8%,提高8.8个百分点;砖(石)木结构和竹草土坯结构的分别占26.8%和6.2%,分别下降16.8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

(三)饮用水更加安全。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显著改善。据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全市有近350万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54.2%,比2006年提高41.6个百分点。

(四)做饭取暖使用能源更加清洁。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农民生活用能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做饭取暖使用能源由历史上主要使用柴草和煤为主,逐渐转变为使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生活方式更为绿色生态。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农户做饭取暖主要使用电的有443.48万户,占68.9%,比2006年提高67.1个百分点;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有237.07万户,占36.9%,提高31.4个百分点(注:此指标每户可选两项,分项占比之和超过100%)。

(五)卫生设施条件改善。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有272.54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42.4%,较2006年提高33.9个百分点;使用卫生旱厕的92.49万户,占14.4%。

(六)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增加。据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全市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小汽车16.23辆,比2006年增加15.11辆;彩色电视机104.89台,比2006年增加35.38台;电脑18.91台,增加18.45台;手机242.98部,增加184.74部。

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三农”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并跨入了历史性变革的新时期。但是,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要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