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数据资料> 统计公报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06R/2024-0001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统计 [ 体裁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3-26 [ 发布日期 ] 2024-03-26

202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24年3月26日

2023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把全市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来谋划,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创新高效能治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6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9.1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6371.97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38.8:54.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135元,比上年增长6.4%。民营经济增加值17932.40亿元,增长5.8%,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9.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7.4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67%,比上年末提高0.71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3.86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4%。

全市农民工总量756.4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外出农民工515.4万人,增长1.3%;乡内农民工241.0万人,下降0.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2.5%。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3.5%。

表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

-0.3

食品烟酒

-1.4

衣 着

1.0

居  住

0.2

生活用品及服务

-0.2

交通通信

-1.2

教育文化娱乐

1.3

医疗保健

0.2

其他用品及服务

2.4

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全年川渝两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亿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86.67亿元,增长6.1%。西部陆海新通道功能不断提升,枢纽功能持续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成功开行中老泰国际铁路测试班列,全年运输箱量增长21%。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占长江经济带比重达5.2%,增速高于长江经济带0.6个百分点。

新动能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0.6%、17.2%、10.4%和8.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2.2%和18.3%。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6%。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1%。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4.8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69.44万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出台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明确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打造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加快渝东北渝东南现代化建设。持续做大做强主城都市区,做优做特山区库区。全年主城都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6.0%;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3.43亿元,增长6.3%;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2.34亿元,增长6.6%。

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全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0%。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为271.30亿千瓦时,增长11.8%。天然气产量160.24亿立方米,增长13.3%。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25天。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6.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库区一级支流水质呈富营养的断面比例为37.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38.90万亩。粮食综合单产360.6公斤/亩,增长3.2%。全年粮食总产量1095.90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夏粮产量123.95万吨,增长1.3%;秋粮产量971.94万吨,增长2.3%。全年谷物产量765.79万吨,增长1.2%。其中,稻谷产量492.00万吨,增长1.4%;玉米产量258.58万吨,增长0.9%;小麦产量6.24万吨,下降0.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12.22万吨,增长5.1%。年末生猪存栏1173.20万头,下降2.0%;生猪出栏1974.91万头,增长3.7%。全年水产品产量58.89万吨,增长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3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5%,股份制企业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3%,私营企业增长4.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6%,制造业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产业看,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摩托车产业增长13.1%,电子产业增长0.8%,装备产业增长4.8%,材料产业增长10.3%,消费品产业增长6.4%,能源工业增长9.7%。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4%。

表2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汽车(万辆)

新能源汽车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笔记本计算机

智能手机(万台)

液晶显示屏(亿片)

钢材(万吨)

铝材(万吨)

水泥(万吨)

231.79

50.03

7400.53

7063.11

7693.64

3.21

2072.21

198.81

5477.81

2.0

30.3

-14.1

-4.7

11.2

13.6

19.5

-2.3

4.5

年建筑业增加值3365.79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73.81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91.07亿元,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35.06亿元,增长10.6%;金融业增加值2590.89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1605.48亿元,下降2.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275.66亿元,增长5.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874.88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年货物运输总量14.05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917.19亿吨公里。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22342.48万吨,增长8.2%。空港货物吞吐量38.89万吨,下降6.5%。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87.86万标准箱,其中,铁路吞吐量56.11万标准箱,增长18.5%。

表3  2023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万吨)

铁 路

公 路

水 运

航 空

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

铁 路

公 路

水 运

航 空

140536.08

1937.36

117583.76

21001.46

13.50

3917.19

321.20

1126.59

2467.11

2.30

3.8

6.0

5.1

-3.1

9.8 

1.2

9.9

6.0

-1.8

-28.2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3.13亿人,比上年增长47.8%。旅客运输周转量885.03亿人公里,增长103.0%。空港旅客吞吐量4589.12万人,增长104.3%。

表4  2023年各种运输方式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万人)

铁 路

公 路

水 运

航 空

旅客运输周转量(亿人公里)

铁 路

公 路

水 运

航 空

31252.26

9538.05

17532.41

872.47

3309.33

885.03

264.95

108.54

5.52

506.02

47.8

97.7

21.5

131.0

118.4

103.0

109.8

39.3

340.4

119.5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928.9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855.39万辆,增长4.2%。民用轿车拥有量304.48万辆,增长5.1%,其中,私人轿车282.53万辆,增长4.7%。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8.60亿件,比上年增长20.0%。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309.84万件,包裹业务56.09万件,快递业务14.09亿件。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2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9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电话用户4899.9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305.2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34部/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3655.3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39.77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981.46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6.7%,餐饮收入增长20.6%。

在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0%,饮料类商品增长2.7%,烟酒类商品增长4.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8.6%,化妆品类商品增长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2.4%,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7.4%,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长32.9%,家具类商品增长4.3%,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3.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下降3.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长6.5%,汽车类商品增长8.5%。

从零售业态看,全年无店铺零售比上年增长5.2%,其中,网上商店增长4.6%,邮购增长33.0%;在有店铺零售企业中,便利店增长15.0%,超市增长6.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6%。工业投资增长13.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6.7%,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8.5%,卫生投资增长1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3.5%。

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142公里。公路路网密度226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794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494公里,日均客运量363.24万人次。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137.39亿元,其中,出口4782.19亿元,进口2355.20亿元。汽车(包括底盘)出口331.68亿元,增长51.9%,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37.75亿元,增长1.7倍;摩托车出口162.43亿元,增长16.3%;锂离子蓄电池出口49.69亿元,增长85.2%。

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87家,比上年增长44.4%。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3亿美元。年末累计有31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

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74亿美元,其中,货币投资6.6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92亿美元,增长26.9%。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18673户,注册资本总额1256.79亿元。其中,新增注册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172户,注册资本7.73亿美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税收收入1476.1亿元,增长1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04.6亿元,增长8.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3562.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52613.04亿元,增长9.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6730.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5909.32亿元,增长9.7%。

表5 2023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本外币存款余额

53562.75

8.0

人民币存款余额

52613.04

9.0

住户存款

28819.14

13.2

非金融企业存款

12939.78

10.8

政府存款

7189.15

-0.8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3623.50

-5.3

本外币贷款余额

56730.17

9.8

人民币贷款余额

55909.32

9.7

短期贷款

11387.95

23.2

中长期贷款

38573.76

6.2

个人贷款及透支

22390.06

7.5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总部1家,证券营业部198家,证券分公司55家。境内上市公司79家,总股本1072.17亿股,股票总市值10495.89亿元。

保费总收入1055.76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44.40亿元,人寿保险收入578.29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233.08亿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443.76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72.97亿元,人寿保险赔付146.22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124.57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5元,比上年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35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0元,增长7.8%。按全市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8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6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322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8593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9271元。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515元,比上年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531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64元,增长7.4%。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8%,农村为34.9%。

表6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全市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

人均可支配收入

37595

5.4

47435

4.2

20820

7.8

工资性收入

20175

5.2

27656

4.1

7421

7.2

经营净收入

5873

6.3

5350

4.9

6766

8.5

财产净收入

2312

4.3

3364

3.0

518

8.7

转移净收入

9235

5.6

11065

4.5

6115

7.6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75.36万人,比上年增长3.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74.97万人,比上年增长3.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3.0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29.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39.00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46.20万人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54.7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5.15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21.06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6.7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7.51万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10.09万人。全年资助135.7万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35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00元/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955元/月,其中,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605元/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405元/月。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2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新型研发机构179个,其中,高端研发机构82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565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成交合同11281项,成交金额865.1亿元。

全年专利授权5.4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6万件。有效发明专利6.42万件。

全市共有有效注册商标86.66万件,比上年增长9.4%。驰名商标162件,地理标志312件。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检验检测机构88家,其中,国家质检中心19个。现有认证机构13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62.7万台(件)。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7.22%。全年修订、制定地方标准(不含工程建设、食品安全)244项。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72所,成人高校3所,军队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29所(不含技工校),普通中学1123所,普通小学2567所,幼儿园5514所,特殊教育学校39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3.5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72%,初中入学率99.91%,小学入学率99.99%,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0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6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90%。

表7  2023年全市教育主要指标

指  标

招生数

(万人)

在校学生数

(万人)

毕业生数

(万人)

研究生教育

3.62

11.19

2.77

普通高校本专科教育

34.85

110.02

29.94

成人本专科教育

3.80

7.70

1.95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13.09

37.88

11.31

普通高中教育

23.14

67.90

21.46

普通初中教育

34.01

104.62

38.03

普通小学教育

35.66

205.87

33.30

特殊教育

0.45

2.55

0.59

指  标

入园人数

(万人)

在园幼儿数

(万人)

离园人数

(万人)

学前教育

21.12

87.57

35.04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市共有博物馆130个,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1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9%。全年生产电视剧1部、电影12部、重点网络影视剧13部、电视动画片275分钟。出版各类报纸13614万份、期刊3315万册、图书13375万册。全市共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40个、市级专业档案馆1个、市级部门档案馆4个。

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06.82亿元,较上年增长13.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年末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294个,其中,5A级景区11个,4A级景区153个。全市重点监测的130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1.53亿人次,增长98.9%。接待过夜游客1.03亿人次,增长88.1%。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389个,其中,医院86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37个,乡镇卫生院804个,村卫生室9496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5.5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8.95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4.59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7.1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23万人,注册护士12.81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6.8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 8820.1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6平方米,我市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奖牌33枚,其中,金牌23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5.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8%。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5%。

全年水资源总量698.42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376.1毫米。全年总用水量70.80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3平方公里。

全市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完成营造林面积33.5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55.06%。

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点次达标率为97.8%,其中,昼间点次达标率为98.4%,夜间点次达标率为97.2%。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591人(含道路运输事故次责及以下),比上年下降6.5%;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0起,与上年持平;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9人,比上年下降9.5%。


注释: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部分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乡内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5.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6.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7.其他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8.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9.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本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0.社会领域投资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

11.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低20%的收入家庭为低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

12.出版报纸数仅包括纸质报纸。

13.体育场地调查对象不包括军队、铁路系统所属体育场地。体育场地面积是指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场地的有效面积。

14.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资料来源:

部门排序以文中数据为序: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数据来自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场主体、质量检测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噪声、空气、水质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委;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委;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市通信管理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重庆海关;外商投资、对外投资合作数据来自市商务委;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行重庆市分行;证券数据来自重庆证监局;保险业数据来自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医疗、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数据来自市知识产权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委;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委;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广电局;电影、报纸、期刊、图书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自然保护区、林业、森林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市应急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