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13亿人口日的到来,标明我国经过30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为世界人口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重庆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使我市人口总量持续稳定增长,生育水平稳中有降。全市人口结构、城镇化进程、人口素质、劳动力就业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人口形势不断向好,为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人口低速稳定增长
据2004年11月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2770.9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45‰,死亡率为6.60‰,自然增长率为2.85‰。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较2000年分别降低0.49、0.28和0.21个千分点。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降低进一步巩固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人口继续保持在低速稳定增长阶段。
二、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度趋势上升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比重越高,老龄化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便定义为老龄社会。据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计算,2000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8.8%,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1.2%。据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4年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0.9%,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到1.6%。人口老龄化的同时,高龄老龄化以平均每年0.1百分点的速度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口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逐步依靠社会供养,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三、人口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市人口受教育状况大大改善,人口质量得以提高。2004年同2000年相比,平均每十万人受大学教育的人数由2819人增加到3425人,受高中教育的人数由8599人增加到8751人,受初中教育的人数由29474人增加到30505人,受小学教育的人数由43357人减少到41452人。受初中以上教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反映了我市积极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高中和高等教育规模等方面的成效,有效地提升了我市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
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我市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对促进劳动人口素质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四、人口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2004年末,全市城镇人口为1205.70万人,城镇化率为43.5%。1990-2000年,我市城镇化水平共上升了15.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4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我市城镇化进程继续快速推进,2000-2004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5.6%、37.4%、39.9%、41.9%和43.5%,年均增长1.98个百分点。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分布也逐渐向城镇聚集,使我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近七成的外出人口流向市外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据2004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外出人口为593.6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9.0%,也就是说,平均近每5个重庆人有1人外出。其中,外出到市外半年以上的人口有407.01万人,比上年增加20.21万。从外出流向看,在本县乡镇(街道)间流动人口占全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的14.8%;在本市区县间的流动人口占全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的16.6%,外出市外人口占全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的68.6%中。调查数据表明,外出人口中85%以上的外出动因是务工经商。外出市外人口,主要流向广东,占43.8%,其次是浙江、福建、四川、云南、上海、江苏等省市。
分三大经济区看,外出市外人口中,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渝西经济走廊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外出人口分别达到243.76万人和147.28万人,二者外出人口比重占全市外出市外人口的93.9%。
六、就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2004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1715.6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582.79万人,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9.4%上升为34.0%,上升了4.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人口城镇化速度,反映出我市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2004年末,三次产业的人员结构为:50.7:17.6:31.7,而2000年人口普查时为56.1:16.3:27.5。4年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减少5.4个百分点,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上升1.3和4.2个百分点,表明我市从业人员结构正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就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新时期重庆人口发展继续趋于良性循环,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人口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尖锐,仍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将是坚持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