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聚集发力 速度效益并增
—— 2012年重庆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2 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在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保障下,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以增强,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一、经济发展总体快速平稳
初步测算,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459.00亿元,同比增长 13.6%。从全年经济运行轨迹看,我市 GDP增速在国内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也呈逐季放缓走势,但依然保持在直辖以来 12.2%的年均增幅上方运行,处于快速增长区间 。从全国范围看,我市经济增长高出 全国平均水平 5.8个百分点,增幅排列全国第 2,西部第 1,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
二、经济增长支撑因素仍然较多
(一)结构调整、政策促进,工业经济稳健回升
2012 年,全口径工业实现增加值 5181.01 亿元,同比增长 1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7.5%,拉动经济增长 7.8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情况看, 在全国工业持续回落的大背景下,重庆工业随着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成效渐显和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能量的逐步释放,全年呈现低开——震荡——回升的发展态势。实现总产值 13104.02亿元,增长 18.0%,增加值增长 1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3个百分点。
从工业内部结构升级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汽摩“一枝独秀”的格局得以转变,全市工业逐步形成了电子、汽车“双轮驱动”和装备、化医、材料、能源、轻纺等“五轮支撑”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2012年,全市共生产笔记本电脑 4030.57万台,同比增长 67.4%,“全球笔电五台就有一台重庆造”。全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 1509.65亿元,增长 89.9%,拉动全市产值增长 6.2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第一驱动力。汽车制造业稳步回升,全年共生产汽车 196.33万辆,增长 11.5%。实现产值 2440.40亿元,增长 11.8%,占全市比重的 18.6%,拉动全市产值增长 2.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加快向“高、精、专”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在内外需求乏力的背景下有效抵御了整体行业大幅下滑的风险,为全市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重大项目推进,投资增长平稳较快
“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低开高走,投资总量逐步攀升,总体增速平稳。在巴斯夫重庆化医集团 40万吨 MDI一体化项目、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重庆铝业有限公司环保搬迁大板锭项目、重庆至利川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拉动下,全市投资规模总量突破 9000亿元,达到 9380.00亿元,同比增长 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在陆续推出的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促进下实现较快增长,完成投资 4041.62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 43.1%,增长 25.9%,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为 47.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 10.9个百分点。从主要产业看,工业投资作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完成投资 3064.1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32.7%,增长 21.1%;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城镇化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设保持较强力度支持下稳中有升,完成投资 2508.35亿元,增长 24.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交通运输和市政建设投资带动下完成投资 2404.16亿元,增长 24.8%。
(三) 多点支撑,消费品市场企稳回升
2012 年,重庆加快改善消费环境,商圈建设提速上档,消费品市场从下半年开始逐步企稳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61.19亿元,同比增长 16.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7个百分点 。 城镇市场与乡村市场稳定发展。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3765.47亿元,增长 16.0%;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195.72亿元,增长 14.7%。 城乡市场逐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消费品市场良性推进。从行业结构看, 批发和零售业引领 全市消费品市场 ,实现零售额 3360.93亿元,增长 16.1%;住宿和餐饮业持续向好,实现零售额 600.26亿元,增长 15.1%。 从大类商品销售看, 通信器材、家具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位列前三,增速分别达到 45.7%、 45.2%和 38.8%。
(四)笔电引领,对外贸易再创新高
在全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双双呈下行走势背景下,我市积极主动深化对外开放,继续深入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拓展出口渠道,开放型经济发展良好。对外贸易实现重大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 500亿美元,达到 532.04亿美元,同比增长 8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76.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 385.71亿美元,增长 94.5%;进口总额 146.33亿美元,增长 56.1%,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86.6和 51.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成倍增长、笔电出口强力带动是全市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2012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持续快增,实现出口额 153.64亿美元,增长 1.5倍,占比近 4成。笔记本电脑出口 3544万台,增长 1.3倍,出口价值 125.4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近 1/3,增长 1.4倍。另外,外商投资稳定发展。面对国际投资持续低迷的局势,我市利用外商投资连续 2年破百亿, 2012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 105.33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在渝世界 500强企业已达 225家。 实际利用内资 5914.64亿元,增长 20.2%。
三、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2012 年,我市经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国内经济周期性下行调整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匹配度看,全市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与经济增长态势匹配良好。
(一) 经济运行质量提升
1. 物价水平高位回落
随着“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相关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2012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在上年的高位上大幅回落,同比上涨 2.6%,涨幅较去年缩小 2.7个百分点,实现了全年控价目标。 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增长看,虽然 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仍是拉动全年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但其增速明显放缓,对总指数上涨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4.7%,拉动 CPI上涨 1.55个百分点,对 CPI影响程度为 59.6%,较去年减弱 21.0%。
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实施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全市就业形势在政策、培训、创业、服务等多重机制带动下呈现总体稳定的良好态势。 1-12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65.45万人,同比增长 19.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3%,同比下降 0.2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二)经济发展效益增强
1.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在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离退休金标准提高等 各项惠民政策的切实落实保障 下,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 GDP同步增长。 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22968元,同比增长 13.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7383元,增长 13.9%。 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民生改善也得以同时实现,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效益。
2. 企业经营形势逐渐好转
随着企业生产状况的逐渐恢复,全市规上工业经济效益渐趋回升。 1-11月,全市利润总额达 462.05亿元,同比增长 7.6%,扭转了 2012年以来增速一直为负的局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6个百分点。同时,前 11个月主营业务收入 11530.36亿元,增长 16.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 259.6,比去年同期提高 9.0个百分点,企业获利能力正逐步提升。
3.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2012 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05.10亿元,同比增长 14.6%。虽然房地产紧缩性宏观调控和结构性减税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有所影响,但一般预算收入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四、 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内外需求收缩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全国经济放缓,重庆经济能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实属不易,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内外需不足的影响将会持续,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压力
从外需看,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全球公共需求收缩,结构调整加快,国际金融危机历经 5年,但危机的影响旷日持久,导致支撑我市笔记本电脑等出口的外部需求稳固性不强。从内需看,随着全国范围汽车购置优惠、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退出和房地产调控的深化,传统的汽车、家电、房地产等消费热点有所降温,而前期扩大消费的政策还没有更好的替代政策接续,新的替代消费热点还未形成。目前,部分摩配、包装印刷、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订单需求明显下滑,表明外需较弱、内需不足的情况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存在,必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形成压力。
(二)企业发展的要素成本增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较低
近年来,随着资源价格改革进程加快,原材料、燃料、流通、经营成本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因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企业发展的要素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激励带来的正面效应。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对 3362户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劳工成本上升快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快成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与转型升级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使得企业生产成本逐步走高,盈利空间逐步缩小。有 49.6%的企业认为 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快 , 13.4%的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抽样调查数据汇总显示,工业企业人均薪酬同比增长 16.3%。用工成本的上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较低。
(三)部分传统行业增长缓慢,导致全市经济企稳的基础仍不牢固
近年,我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效,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双轮驱动为主的工业结构,有效缓解了宏观经济的下行冲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全市支柱产业中,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89.9%,以及纺织服装、服饰制造业增长 37.8%外,其余产业增幅均较低。汽车制造业虽呈现企稳回升迹象,但 11.8%的增幅仍偏小,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低 78.1个百分点。而材料、能源行业仅实现了一位数增长。部分传统行业的增长缓慢,使全市经济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
五、经济发展前景预判
201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有机遇也有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虽出现积极变化,但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需要一个过程,新的增长动力仍然不足。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进一步增大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从全国范围看, 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连续 4个月回升,比 8月最低点上升 1.4个百分点,达到 50.6%,预示全国下阶段经济可望进一步趋于改善和好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2013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这表明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环境将更加有利,融资成本将有所降低,流动性的增加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贷款难度,从而确保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重庆自身而言,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发展动力和潜力依然强劲。全市经济平稳向好的迹象在增多,趋势在增强。未来,伴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和 2012年密集出台的促进工业、民营经济发展等提振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以及笔记本电脑等 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数控机床等 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的陆续推进,全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良好态势。
(监测处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