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三大经济区在宏观调控中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初步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经济增长良性发展
上半年,三大经济区的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63亿元、380.34亿元和399.25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40.9%、28.8%和30.3%,同比增长10.8%、11.7%和12.0%。从绝对值上看,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居领先地位,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相差不大。但从增长幅度看,都市发达经济圈明显放缓,增幅低于全市水平,而其他两区的增幅则分别比全市高0.3和0.6个百分点。
全市40个区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有27个区县(市)增长幅度超过全市,增幅排列前五位的分别为沙坪坝区(15.2%)、巴南区(14.9%)、开县(14.2%)、长寿区(13.9%)、涪陵区(13.7%),增幅列后五位的是黔江区(6.3%)、巫山县(9.3%)、酉阳县(9.4%)、双桥区(9.5%)、彭水县(9.7%)。按三大经济区看,都市发达经济圈中有2个区(沙坪坝区、巴南区)增幅位于全市前两位,但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的增幅均低于全市水平;渝西经济走廊除双桥区外其他各区县(市)增幅均高于全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有3个区县(开县、长寿区、涪陵区)位于全市增幅前五位,但也有4个区县(黔江区、巫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位于全市增幅的后五位中,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从三次产业看,渝西经济走廊的第一产业在绝对值和增幅上都比其他两区领先,完成增加值71.04亿元,占全市的47.7%,同比增长5.8%,成为推动全市第一产业速度上升的主力。第二产业总量居前的为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增加值287.81亿元,占全市比重达45.7%,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以13.6%居增幅首位。第三产业格局和第二产业大致相似,都市发达经济圈仍在绝对值上占优势,达到全市的43.0%,但渝西经济走廊以13.1%的增幅位居第一,其他两区增幅大致相当。
二、工业快速增长
上半年,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8.95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市比重的67.6%,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27亿元,增幅达到25.5%,居三大区增幅榜首。渝西经济走廊以23.8%的增幅位居第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91亿元。区县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渝北区和双桥区均出现了负增长。
三、固定资产投资仍然高涨,但增速略有减缓
上半年,三大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投资总额(不含农村投资及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分别达到346.93亿元、111.38亿元和173.85亿元。都市发达经济圈投资进展顺利,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渝西经济走廊以20.1%的增幅居首,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则以14.6%的增幅位居第三。总体来看,三大经济区的投资仍然高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略有减缓。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力逐渐增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三大经济区上半年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6亿元、123.70亿元和147.3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48.4%、23.6%和28.0%。都市发达经济圈的绝对值和增幅仍位列首位,同比增长14.4%,高于全市水平0.6个百分点。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以13.3%和13.1%的增幅位列二、三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稳中有升。
五、财政收入完成良好,支出基本正常
从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52.15亿元,同比增长42.1%,在总量和增幅上均居第一。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分别完成收入16.56亿元和20.06亿元,同比增长35.9%、21.2%。从各区县(市)看,仅潼南出现负增长,其余各区县(市)增幅普遍较高。
上半年三大经济区财政支出分别为70.19亿元、25.95亿元和47.34亿元,同比增长47.2%、19.9%和23.0%。总体来看,财政收支情况良好。
六、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上半年,三大经济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普遍提高,都市发达经济圈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879元,同比增长17.6%,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处于领先地位。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分别为6336元、5721元,同比增长12.5%、9.7%。
三大经济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2183元、1586元和1097元,同比增长15.9%、16.0%和18.9%。绝对值最低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增长速度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