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西部经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和西部各省市自身努力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增长。五年来,西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全面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
伴随着西部的快速发展,东部经济也以并未放缓的速度发展着。如果说纵向比较让我们看到曾经付出的努力和成绩,那么横向对比则会让我们看到差距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一、东西部经济增长现状
西部12个省市区,土地面积686.7万平方公里,人口3.71亿,占全国总数1/4多。在大开发五年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连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和2004年增速更达到12%以上,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但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显示,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反而逐渐呈现出继续拉大的趋势。
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看,与2000年水平相比,2001年到2004年4年间,东部11个省市区GDP增幅分别为9.8%、24.22%、38.0%、57.3%;西部12个省市区GDP增幅分别为8.6%、21.4%、32.7%、49.4%。4年时间,尽管东西部GDP增幅都有明显提高,但西部与东部GDP增幅差距却呈逐年扩大趋势:2001年为1.2个百分点,2002年为3.0个百分点、2003年为5.3个百分点、2004年为7.9个百分点。
从人均GDP数据看,这一趋势更为明显。2001年东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差7969元, 2002年为8866元,到2003年达到10268元,2004年这一差距已扩大到12427元。
近4年来西部GDP占全国GDP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2002、2003、2004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地区汇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7.16%、16.94、16.90%,相反,东部地区比重却逐年攀升。
2005年1-3季度东部经济以高于西部0.5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地区0.7个百分点的增速发展,在总量和速度上均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为16.36%,而此时东部已由2001年的57.50%上升到59.28%。
横向比较说明,虽然在过去五年间,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数据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这并没有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二、“三驾马车”与东西部经济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部与西部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亦可以从这三方面找到一定线索。
(一) 投资
投资无疑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特别对于西部地区而言,五年大开发,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2005年1—9月西部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475亿元(东部为西部的2.6倍),同比增长29.5%,增幅比东部高3.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降低了4.5个百分点。
在西部地区投资格局中,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占较大比重,西部地区的投资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十分严重。从投资的经济类型看,2004年西部国有经济投资占其投资总额的46.1%,而东部为29.1%;与此相对应的非国有投资、外贸和吸引外资领域,单就外商投资比重来看,西部占比仅为1.5%,而东部达到7.9%,西部12个省市区的外商投资规模还未达到东部平均一个省的水平。目前商业领域的外资仍集中在东部,其表现出的动态饱和仍能为竞争中的外资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外资已成为扩大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因素之一。可见,地域差异及资金本身具有的流向规律,先天造就了西部在短期难以跨越东部的鸿沟。
不可否认,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以重庆为例,自国家发行长期国债以来,重庆共获得国债资金288亿元,国债资金带动了全市投资增长。5年来,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4%。一大批重点交通、能源、市政、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使经济发展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但非国有投资表现一般,今年前三季度集体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呈负增长态势,分别同比下降34.7%和5.7%;外商投资保持低速增长,同比增长6.0%。
因此,对西部地区而言,在依靠国家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优化投资结构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不能只依靠政府投资,而应动员非国有投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招商引资新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及长效性,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整体质量。
(二) 消费
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由3397元增加到4552元。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的上海为13369元,是最低的内蒙古的3.4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上海为6296元,是最低的贵州的6.34倍。到2004年,上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0795元,是贵州的3.79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达到9085元,与贵州的差距扩大到6.94倍。消费能力差距的扩大成为影响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近几年西部消费水平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消费能力相对较弱。消费滞后使产品销售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的扩大,导致就业扩大受阻,最终又将影响到个人消费。这种非良性循环要打破就需要积极启动消费需求,使这一循环链条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从消费结构上看,2004年东部各地区城市消费水平为农村的2至3倍,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达到3-5倍,西藏更是达到7.2倍之巨。城乡消费水平的较大差距将影响西部地区消费结构的优化,因此,提高农村消费能力,保证城乡消费协调发展是积极启动消费需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 出口
东西部的出口差距一向明显。前三季度,东部进出口总值9496.73亿美元,是西部的29倍多。出口大省(市)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出口合计达4104.8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5.1%,而西部12省总计仅183.42亿美元。虽然西部地区出口增幅高于东部1.2个百分点,但差距依然悬殊。从2002年到2004年,东西部进出口差距由5532.81亿美元扩大到10326.21亿美元,出口差距由2870.98亿美元扩大到5261.29亿美元,扩大近2倍。
客观上,虽然东西部进出口市场在发展时间、地理状况、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西部地区省市应在加强和巩固与长期贸易伙伴合作关系的同时,鼓励外贸企业不断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发展新的贸易伙伴,使进出口市场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