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结构、产业门槛与科技创新活动
经济学界研究创新问题的先驱熊彼特( Schumpeter )认为,大企业在关键商业技术领域累积的知识储备,在大型研发工程中具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在分配和融资领域中占据的优越性,使其在创新中占有优势地位。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 2006 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统计数据,揭示本地企业产权结构、产业门槛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关系。
一、科技机构要素投入的产权结构分析
2006 年,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科技机构 222 个,科技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 17167 人,科技机构内部经费支出 26 亿元。按产权结构分:内资企业拥有科技机构 201 个,科技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 16073 人,科技机构内部经费支出 24 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 90.5 %、 93.6 %、 92.3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拥有科技机构 21 个,科技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 1094 人,科技机构内部经费支出 2 亿元,分别占 9.5 %、 6.4 %、 7.7 %。内资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拥有科技机构 39 个,科技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 2234 人,科技机构内部经费支出 0.22 亿元,分别占 19.4 %、 13.9 %、 0.9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拥有科技机构 162 个,科技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 13839 人,科技机构内部经费支出 23.78 亿元,分别占 80.6 %、 86.1 %、 99.1 %。
二、科技活动要素投入的产权结构分析
2006 年,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 38607 人,当年筹集金额 55.79 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63.47 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26.51 亿元。按产权结构分:内资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35430 人,当年筹集金额 45.27 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52 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24.51 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 91.8 %、 81.1 %、 81.9 %、 92.5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3177 人,当年筹集金额 10.52 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11.47 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2 亿元,分别占 8.2 %、 18.9 %、 18.1 %、 7.5 %。内资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6872 人,当年筹集金额 0.37 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7.12 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3.96 亿元,分别占 19.4 %、 0.8 %、 13.7 %、 16.2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28558 人,当年筹集金额 44.90 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44.88 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20.55 亿元,分别占 80.6 %、 99.2 %、 86.3 %、 83.8 %。
三、科技活动产出的产权结构分析
2006 年,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 1926 个、新产品销售收入 743.87 亿元。按产权结构分:内资企业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 1787 个,新产品销售收入 493.55 亿元,分别占 92.8 %、 66.4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 139 个,新产品销售收入 250.32 亿元,分别占 7.2 %、 33.7 %。内资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 336 个,新产品销售收入 42.25 亿元,分别占 18.8 %、 8.6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 1451 个,新产品销售收入 451.30 亿元,分别占 81.2 %、 91.4 %。
四、科技活动的市场行业集中度分析
2006 年,重庆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有 1905 个、新产品销售收入 743.76 亿元,市场行业集中度非常高。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数居前 4 位的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共有新产品科技活动项目 1345 个,占全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 70.6 %;新产品销售收入居前 4 位的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新产品销售收入为 562.14 亿元,占 75.6 %。
五、结论
根据前面所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明晰的产权关系是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产权关系模糊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呈弱势状态。然而,企业的产权关系则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因此,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益,首先要创新和深化改革企业的制度环境。
2 、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坚力量来自本地民族工业,立足于本地民族工业的再造才是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质量的根本之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国际投资活动所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可能在本地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原因在于国际投资活动在本地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权属国的低端产业转移,利用本地廉价劳动力市场赚取额外利润,其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重心仍在权属国内。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弱势状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活动的产业门槛是客观存在的。科技创新活动不能回避市场的引导,只有顺应市场需求,在市场行业集中度高的产业中通过强强联合,壮大科技创新力量,才能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