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谋局重庆工业投资再提速

日期: 2019-05-29
字体:

     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谋局重庆工业投资再提速

  —— 历程回顾、成效评价与对策

  从发展进程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快速城镇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重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政策,着力突出制造业投资,在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实体经济、培育新增长点、提升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取得明显实效。当前,面对中央新的部署,围绕贯彻全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特别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如何继续以工业投资为抓手,助推实体发展壮大、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回顾近十年来重庆工业投资情况,在进行投资效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工业投资促进产业实体发展的作用

  直辖以来,特别是 2004 年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来,重庆工业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36.5% 提升到 46.9%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8% ,实现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的 47% ,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总数的 1/3 ,工业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反思对实体经济的认识,“再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东部地区回归实体经济的趋势愈发明显。 201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为经济发展定向导航,强化了工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今年六月召开的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七月举行的重庆学习论坛首讲,张德江书记均在相应报告和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将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重庆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八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重点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综合而言,壮大工业实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意义重大,是今后重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讲,现在的产出是过去的投资所决定的,现在的投资又决定未来的产出。近年来重庆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在很大意义上均是过去工业投资效果的直接体现,工业投资所提供的当期的“需求效应”和未来的 “ 供给效应 ” ,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提速重庆工业投资与强化制造产业、壮大实体经济一脉相承、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要解决重庆工业 “ 规模不够大,实力还不强,后劲还不足,工业化水平还不高 ” 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牢牢把握工业投资这一抓手,矢志不渝的推进和强化各项工作。

  二、近十年来重庆工业投资发展进程回顾

  (一)纵向看规模迅速扩大、成效显著

  1 、跨越式发展:工业投资总量迈上 2500 亿级台阶

  近十年来,围绕 “ 工业强市 ” 的指导思想,全市始终坚持实施 “ 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 ” 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影响面广、带动性强的重大核心项目,工业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确保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新增长点频频涌现和工业经济高位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工业投资成绩斐然,主要表现在:

  —— 总量大突破。 2011 年,重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 2500 亿,达 2531.21 亿元,分别是 2002 、 2006 年的 14 倍和 3.4 倍,十年间翻了 3.5 番。 2011 年工业投资净增量为 297.52 亿元,超过 2003 年全年总量。

  —— 进程大提速。 从直辖以来数据看,重庆工业投资额从 100 亿迈上 500 亿台阶,用时 9 年;突破千亿大关历时 2 年;迈上 2000 亿历时 4 年,时间进程大为缩短。

  —— 占比大提升。 2002 年以来,重庆致力于打造汽摩、装备、化工、建材等 6+1 支柱产业集群,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投资导向进一步明确,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明显提升,近年来基本保持在 33% 左右的水平,比 2002 年提高了约 15 个百分点。

  表 1   2002—2011 年重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占比

  单位:亿元、 %

  

年                                          份      

工业投资额      

全社会投资额      

工业占比      

2002      

179.14      

995.66      

18.0      

2003      

262.44      

1269.35      

20.7      

2004      

398.30      

1621.92      

24.6      

2005      

564.69      

2006.32      

28.1      

2006      

735.47      

2451.84      

30.0      

2007      

1058.77      

3161.51      

33.5      

2008      

1376.77      

4045.25      

34.0      

2009      

1793.07      

5317.92      

33.7      

2010      

2233.69      

6934.80      

32.2      

2011      

2531.21      

7631.80      

33.2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2003-2011 )及统计信息公众网

  2 、超常规增长:工业投资高位运行,年均增幅达 36.1%

  2002—2011 年,重庆工业投资增长始终保持高位运行,绝大多数年份增幅均在 30% 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幅达 36.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 8 个百分点。

  图 1   2002—2011 年重庆和全国工业投资增速

  单位: %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2003-2011 )及统计信息公众网

  3 、大幅度调整:制造业投资额突破 2000 亿,占比超八成

  2002 年,重庆制造业投资额为 122 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 68% ,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占比达 28.2% 。随着新一轮重化工周期来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采掘及能源保障工业投资额迅即提升, 2003 年其占比近 38% 。与之对应的是,作为重庆工业发展核心的制造业投资额占比于 2005 、 2006 年一度下降至 60% 以下,发展稍显滞后。 2007 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大招商、招大商、集群招商成效显著,汽车、笔电、高端装备、重化工和新型建材等领域的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地,重庆制造业投资得以进一步加强。 2011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 2000 亿元, 3 年翻一番,是 2002 年的 16 倍;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 81.8% ,较 2003 年和 2007 年分别大幅提高了 19.6 和 10.9 个百分点。

  表 2   2002 年以来重庆工业按门类分投资额及比重

  单位:亿元、 %

  

年                                          份      

采掘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绝对额      

比重      

绝对额      

比重      

绝对额      

比重      

2002      

6.27      

3.5      

122.44      

68.3      

50.44      

28.2      

2003      

14.40      

5.5      

163.26      

62.2      

84.78      

32.3      

2004      

38.70      

9.7      

251.91      

63.2      

107.68      

27.1      

2005      

67.12      

11.9      

338.37      

59.9      

159.21      

28.2      

2006      

63.36      

8.6      

440.13      

59.8      

231.98      

31.6      

2007      

91.02      

8.6      

750.44      

70.9      

217.31      

20.5      

2008      

129.17      

9.4      

1035.02      

75.2      

212.58      

15.4      

2009      

155.85      

8.7      

1380.53      

77.0      

256.69      

14.3      

2010      

176.36      

7.9      

1766.28      

79.1      

291.40      

13.0      

2011      

184.19      

7.3      

2069.47      

81.8      

277.55      

11.0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2003-2011 )及统计信息公众网

  4 、高强度支撑:十亿乃至百亿级大型实体项目注入动力

  工业投资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大批实体项目的涌入落户。 2002 年以来, 长安福特持续扩容、长安股份产能再求突破,上汽依维柯红岩、长安铃木、力帆乘用车、东风小康等整车及其发动机项目,双钱、韩泰、霍尼韦尔、蒂森克虏伯等零部件投资,不断推动汽车产业投资上台阶;以惠普、宏碁、富士康、广达、纬创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投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重钢环保技改搬迁、中铝 80 万吨氧化铝、东方水泥、宜化化工、涪陵 PTA 、巴斯夫 MDI 、大全多晶硅、理文造纸、海装风电、长客轨道、泰山电缆、四联 LED 、大唐彭水电站、双槐电厂等在冶金材料、重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等领域成为大型工业项目蓬勃兴起的缩影。这些大项目陆续 开工上马和投产为重庆工业投资、经济增长注入 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横向比差距明显,问题不容忽视

  近十年来重庆工业投资发展势头迅猛,成绩突出,但与全国和各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工业投资的 总量不大,占比较低,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投资规模依然偏小的矛盾。 2011 年重庆投资总量位于全国 17 位,而工业投资仅列 23 位,与 2005 年完全一样。 2011 年重庆投资占全国的 2.4% ,而工业投资仅占全国的 1.9% 。 2011 年重庆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33.68% ,比全国低 9 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 6 个百分点,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列 26 位。重庆工业投资投向传统工业多,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投资相对不足;投资大项目不多,特别是缺乏高附加值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扩能领域多、技改领域少;投资资金渠道不宽泛等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三、重庆工业投资绩效评价及与天津、四川的比较

  (一)总体评价:工业投资主导效应明显、产出率占优,有力推动了重庆工业化发展

  1 、整体上有效助推工业化进程

  2011 年人均 GDP 突破 5000 美元,标志着重庆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工业化是 “ 三化 ” 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工业化的基础则是工业投资。从数据看, 2002-2011 年,重庆工业化率由 35.3% 提高至 46.9% ,年均提升幅度达 1.3 个百分点;与天津、四川的差距由 2002 年的 8 个百分点左右,分别缩小至 2011 年的 1.2 个百分点和反超 1.8 个百分点。反观工业投资,十年间由不到 200 亿元规模快速递增至 2500 亿元,年均增长 36.1% ,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和加快工业化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 3   2002 年以来渝、津、川工业化率

  单位: %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2003-2011 )、中国统计年鉴( 2005-2011 )及各地区 2011 年统计公报加工整理

  2 、投入产出率相对占优

  比较而言,重庆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在 30% 左右,较四川、天津低 10 个百分点,在规模处劣势、比重不占优的情况下助推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重庆工业投资整体产出效率较为突出。

  将 2002—2011 年重庆、天津、四川工业增加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分别设定为因变量( Y )和自变量( X ),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重庆: Y=1.561X+403.17   (R2=0.9771   p=0.0000 )

  四川: Y=1.469X+506.04   (R2=0.9708   p=0.0000 )

  天津: Y=1.255X+1221.4   (R2=0.9570   p=0.0000 )

  从回归模型数据看, 2002-2011 年,重庆工业投资每增加 1 亿元,形成产能以及自然需求增长共同拉动工业增加值当年增加 1.56 亿元,而天津、四川的水平分别为 1.26 和 1.47 亿元,分别较重庆低 0.3 和 0.1 亿元。同时,工业投资的核心在于持续、有效释放产能,提供经济增长的供给效应,但一般需要 2-3 年的时间,重化工行业需要 3—5 年。从滞后 2 年的回归模型数据看,渝、津、川工业投资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拉动率逐步上升,重庆工业投资的投入产出率为 1:2.14 ,天津为 1:1.81 ,四川为 1:2.05 ,重庆产出率高于后两者,绩效占优。

  (二)成效评估:工业投资直接作用突出,有力促进重庆工业实体壮大和就业向好

  1 、推动经济主体发展壮大,投资成效显著

  从( 500 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变动情况看, 2004-2010 年,重庆工业经济实体单位数由 2634 个迅速增加到 7130 个,与天津

  的差距由近 4000 个缩小至 2010 年的 800 个。同时,重庆工业实体单位数始终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年均增幅达 18.1% ,分别较四川、天津高 7.3 和 14.6 个百分点,直接反映出投资落地、项目成型的快速发展态势。

  表 4   2004 年以来渝、津、川规上工业企业数

  单位:个、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5-2011 )

  2 、助推制造业吸纳和带动就业,社会效益明显

  随着近年来工业投资项目大幅增长,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对吸纳就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2004-2010 年,重庆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由 90.05 万增加到 146.56 万,净增 56.51 万人,与天津的差距由超过 30 万,大幅缩小至不到 3 万;重庆年均增速为 8.5% ,基本与四川持平,较天津高 5.2 个百分点。

  表 5   2004 年以来渝、津、川规上工业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

  数据来源:同上

  (三)效率比较:重庆工业投资率相对占优,投资边际效率和投资拉动系数处于较合理区间

  1 、重庆工业投资率      年均值超过 50% ,处于较高位

  2004-2011 年,重庆工业投资率由 35.2% 波动攀升至 54.0% , 7 年提高了 18.8 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四川和天津同期上升幅度,但峰值水平较四川和天津分别低 11.7 和 2.3 个百分点。一般而言,投资率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投资率太低,投资增长过慢,投资规模太小,也会影响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根据发展实际,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工业投资率可以高于 40% 的通常标准。比较近 8 年工业投资率的年均水平,重庆为 50.9% 、天津为 44.5% 、四川为 59.2% ,重庆年均值处于较高位,表明重庆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强,且相对而言仍有上升空间,工业发展的积累能力和后劲可进一步提升。

  表 6   2004 年以来渝、津、川工业投资率

  单位: %

  数据来源:同上

  2 、重庆工业资本边际效率     [2] 年均值达 0.9 ,高于天津

  作为衡量工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指标,工业资本边际效率体现为投资增长 1 个百分点,工业产出增长的百分点数。 2005-2011 年,重庆工业资本边际效率年均值为 0.90 ,即工业投资每增长 1 个百分点,或将带动重庆工业增加值 0.9 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高于天津 0.02 个百分点,低于四川 0.05 个百分点,重庆工业投资的边际产出效应相对较高。

  表 7  2005 年以来渝、津、川工业资本边际效率

  数据来源:同上

  3 、重庆工业投资拉动系数     [3] 年均值为 80.5% ,高于四川

  2005-2010 年,重庆工业投资拉动系数均值为 80.5% ,较天津低

  23.6 个百分点,高于四川 3.4 个百分点。作为反映工业产出增量中投资增加所拉动部分的指标,通常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投资系数越大,工业增长越快。但需要指出的是,工业投资拉动系数过大,表明工业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工业投资需求增加而不是靠技术进步。从该角度讲,重庆工业投资拉动系数近年高位回落稳定,表明工业增长由粗放、低质量的增长向集约、高质量增长转型,总体处于适度区间。

  表 9   2005-2010 年渝、津、川工业投资拉动系数( % )

  数据来源:同上

  四、对重庆工业投资发展的几点再认识

  (一)外在:经济发展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处于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增强发展后劲,需充分发挥工业投资主导作用

  世界经济正处在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的重要时期,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欲振乏力,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我国东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快速发展,亦步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受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大,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为重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下行期往往也是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期。经过直辖以来快速发展,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主体逐步转向以市场为主体的房地产和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和工业投资三足鼎立的态势初步形成。重庆人均 GDP 已进入 5000-8000 美元区间,处于持续 10 年活跃而又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工业经济处于发展的首要位置,为发挥主导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供稳定支撑动力,以及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较快提升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工业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内在:过去十年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但规模效应相对不突

  出、差距明显,仍然有上档提速的内在要求

  近十年重庆工业投资保持年均 36.1% 的快速增长,对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对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促进作用。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市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规模还不大,实力还不强,后劲还不足,工业化水平还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重庆工业投资总量还不够大,规模效应相对不显著,投资强度与先进省市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发展壮大产业实体,提振工业投资是重要的前置条件,亦是新时期重庆工业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三)关键:转型发展、提高工业投入产出效率,要求在科技创新、技改投入等方面求突破

  从技改投入看, 2011 年重庆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 37.8% ,较全国比重低 3 个百分点,较沿海发达省份低 10 个百分点以上。因此,推动发展转型,大幅提升工业投资的产出效率,投资资金需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在积极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同时,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加强技改投入,实现规模与效率相结合、做大与做强相结合、发展转型与壮大实体相结合。

  (四)落脚:全方位加强工业投资促动实体经济壮大,核心还在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重在各项政策的落实

  对于加强工业投资,促动实体发展壮大,最终落脚在于从全局角度出发,优化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出台一揽子举措,形成工业投资上挡升级的重要支撑条件和政策基础。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第四次党代会壮大实体经济的要求,从根本上找准政策落脚点、抓好落实着力点,将工作重心逐步转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各种政策围绕展开等方面上来,形成多举措支撑工业投资的良好氛围,调动市场各方扩大投资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强化重庆工业投资的构想与建议

  1 、科学引导、积极对接投资项目市场主体

  —— 立足目标导向,注重工业扩能投资引导 。一是 科学制定重点工业行业和领域发展规划,按年度制定工业投资指南,编制发布导向目录,建立全市工业投资方向性重点项目库,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二是加强重点行业的准入管理,强化工业投资标准规范及准入条件,前置产能预警工作,由市政府出台专项意见,严格控制全国性产能过剩领域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抑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 助推集群招商,强化市场投资主体培育 。一是突出策划选商,围绕规划目标,瞄准产业链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前瞻性接触一批有助于加快工业产业升级,有较大带动作用,特别是高技术、高成长性、高产业关联度的大项目,向中央争取在重庆布局一批国家战略项目,从而加快引进工业投资实体。二是突出创新招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新机制,创新方式,拓展渠道,重点围绕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同步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招商。三是突出 “ 落实 ” ,着力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建立项目直接负责制,建立落实民营、外资工业投资项目扶助机制。

  2 、帮扶共促、在技改创新层面求突破

  —— 立足优化提升,针对性强化工业技改投入。 一是 用足、用好、用活进口设备免税、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扣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科技研发新、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二是选择汽车、化工、建材、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由相关部门牵头申请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加快 8-10 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创建,实现向内涵提高为主的转变。三是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四是以专项资金支持和专项项目合作计划为依托,鼓励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走出去”与国际领军企业合作,推动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奠定投资效率提升基础。 一是 依托高校、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深度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工业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主导产品,加强关键产业核心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二是成立工业科技产品创新和技改投资促进中心,搭建项目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出台科研机构与工业投资实体合作鼓励办法,以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以各自投入资源入股建立创新实体,推动工业自主创新、技改项目的实施。三是构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创新运作机制、重构交易模式,为各类企业产权交易提供服务。

  3 、找准落脚、构筑项目落地投建关键屏障

  —— 强化要素调度保障,为产业实体投资提供后台支撑 。 一是 打造园区核心载体,抓好标准厂房、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后期专项服务小组,点对点对接落户投资项目。二是抓好土地供应,把保障工业投资用地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开展土地整理,进一步盘活土地存量,积极开展浅丘缓坡土地合理利用试点,保证和扩大工业用地供应。三是强化资金调度,出台政银企金融合作实施意见,助推银行机构与大型工业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提供工业投资及技改资金专项支持。积极吸引国内外 PE/VC 落户,搭建工业企业和投资方的双向交流平台,提供一站式融资解决方案;通过发行投资债券、改制上市、设置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工业技改基金等投资基金( IIF ),为工业投资项目提供多种融资方案。四是抓好生产要素调度,推动核心项目与市电力集团、大型电厂、燃气集团、电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及专项协议,实现站点专项建设、供应线路直铺到位、保证专项供应、维护网络稳定运行,优先保证工业项目在紧缺、高峰时段的要素保障。

  —— 抓好体制优化,服务各类工业投资实体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行标准化管理,强化批前服务。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循环时间,通过强化政府部门相互协作、提高行政效率,使市场主体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总之,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发挥好工业投资的核心支撑作用,需要找准切入点,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做好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切不能只关注任何单一方面。优化重庆工业投资结构、促动全市工业投资上台阶、现质量、出效应,仍有大量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

  (工业处苟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