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经济增长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日期: 2019-05-29
字体:

     ——2004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判断

  今年上半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多项经济指标超过年初预定的调控目标,创直辖以来同期经济发展的最好局面。尽管下半年还存在一些困扰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但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沉着应对,克服困难,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目标仍有望实现。

  一、当前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国民经济承接去年快速增长的态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4.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4%,创直辖以来同期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1.0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5.47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8.34亿元,增长10.1%。

  第二、三产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增长强劲,是今年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在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2.4%的增长中,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2.8%,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3%,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2.9%,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

  从地区结构看,经济增长向都市发达经济圈集中趋势加强,上半年都市发达经济圈实现增加值479.14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5%,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速达到12.0%,超过渝西经济走廊11.4%的增长速度。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1.0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是直辖以来同期增幅最快的时期。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921万亩,比上年减少了65万亩,减少6.5%。尽管夏粮播种面积减少,但是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新品种及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产品单产提高,夏粮仍然出现了略增的局面。上半年小麦产量为77.2万吨,减产7.8%,洋芋产量为70.81万吨,同比增长9.3%,油菜籽产量达到30.9万吨,增长8.7%,蔬菜产量413.7万吨,增长3.2%。

  畜牧业规模养殖大量增加,草食性牲畜发展势头迅猛,牛、羊、家禽等发展超过传统的生猪生产。上半年牛出栏12.6万头,同比增长5.3%,羊出栏77.3万只,增长18.5%,家禽出栏7198.8万只,增长5.8%,生猪出栏747.6万头,增长4.0%。

  农业产业化继续推进,上半年我市已建立优质粮基地490万亩,优质瘦肉型猪重点基地乡(镇)120个,1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或养猪场5282户,县级及其以上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实现利润0.96亿元。

  (二)工业经济强劲增长,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0.52亿元,同比增长22.2%,除元月份因生产天数减少外,其余各月生产的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8.71亿元,同比增长22.3%,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1.81亿元,增长20.6%,轻重工业之比为1:2.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生产表现优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31亿元,同比增长40.6%,增幅居各经济类型之首,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34亿元,增长18.3%,占全市的60.4%。

  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等行业继续引领我市工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汽车生产 23.10万辆、增长13.7%。由于长安福特“蒙迪欧”畅销和长安股份汽车生产线转移等原因,汽车生产出现“一升两降”,轿车生产8.44万辆,增长43.5%,载货汽车和改装汽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摩托车生产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累计达239.34万辆,增长24.1%。在主导产业带动下,原煤、天然气、钢材、铝材、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分别增长16.0%、20.9%、31.5%、16.6%、8.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累计完成产值221.01亿元,同比增长20.1%;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56.77亿元,同比增长31.4%。产销率为97.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二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3.18亿元,同比增长33.5%。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发展是主体,占整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的81.3%;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发展较快,共实现产品产值42.60亿元,同比增长29.9%。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45.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6937元/人,增长17.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1.4,同比提高12.5点。

  (三)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9.69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81.63亿元,同比增长1.0倍,以能源、市政设施及邮电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5.82亿元,同比增长38.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3.08亿元,增长35.8%。

  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民间投资316.09亿元,同比增长43.9%,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上升4.0个百分点,达到52.5%。其中,联营、股份制及其他经济最为活跃,累计完成投资159.75亿元,同比增长87.7%,私营经济投资114.63亿元,增长21.0%。同期,国有投资250.52亿元,增长21.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1.6%,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

  受宏观调控影响,6月份房产投资增速比最高的5月份回落6.7个百分点。在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的情况下,房产开发产销两旺,商品房竣工与销售基本相当,商品房竣工面积396.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销售面积396.93万平方米,增长22.7%。主城区商品房销售价格2199元/平方米,比上年年末增长8.0%;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积320.0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了11.25万平方米。

  (四)城乡市场趋于活跃,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和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的推动下,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11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市级实现零售额270.59亿元,增长13.4%,农村市场实现187.82亿元,增长10.4%。上半年,餐饮业完成社零总额5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增幅居各行业之首。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消费升级的累积效应初步显现。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统计,汽车类消费完成社零总额23.10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住房需求的带动下,家用电器类消费同比增长28.6%,家具类增长38.4%。

  1~6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了8.7%,是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受宏观调控影响上涨势头减弱,6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涨幅比今年最高的4月份(4.3%)回落1.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4%,比一季度(13.1%)回落1.22个百分点。

  (五)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外商在渝投资力度加大。

  据海关统计,1~6月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7.22亿美元,同比增长48.7%。出口9.00亿美元,增长29.9%,其中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5.36亿美元,增长39.7%;进口累计达8.23亿美元,同比增长76.8%,远远超过出口增速。

  随着我市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外商在渝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合同外资金额19698万美元,增长25.2%,实际利用外资15703万美元,增长25.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577万美元,增长24.8%。外商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领域,在实际利用外资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实到外资金额分别为9966万美元和4479万美元,分别占外资金额的65.4%和29.4%。

  上半年我市1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358个,比上年同期多增加83个,增长1.30倍,实际利用内资40.4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6.32亿元,增长1.68倍,相当于2003年实际利用内资的70.7%。

  (六)财政收入高速增长,金融运行稳中偏紧。

  上半年全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52.54亿元,同比增长40.0%,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95.01亿元,增长27.4%;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84.88亿元,同比增长12.4%,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减少,分别下降31.4%、15.2%;教育事业支出和城市维护费用增加,分别增长12.1%、13.4%。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744.56亿元,比年初增长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92.81亿元,增长10.3%。从信贷方面看,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低开高走。1月末贷款增速为-0.2%,截止6月,人民币贷款余额2930.44亿元,比年初多增加154.87亿元,增长6.1%。金融机构现金净回笼状态继续延续,1~6月现金净回笼40.39亿元,同比增长5.0%。

  (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

  1-6月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54.33元,同比增长1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同期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852.09元,同比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0%。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等消费支出增速均超过10%,分别增长14.3%、10.2%、15.8%、22.4%、13.9%。

  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农村居民收入出现了较快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上半年农村人均现金收入1111.9元,增长14.3%,增幅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达382.4元,占农民现金收入的34.4%,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50.8元,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量的贡献率达36.5%;农民人均务工收入达到501.6元,同比增长13%,占农民现金收入的45.1%。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当前我市经济整体趋好的同时,应当看到,一些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城镇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依然严峻等等,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又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宏观调控措施的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从去年央行“121号文件”开始,中央连续实施了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为核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上半年情况看,全国投资增速出现大幅波动,投资增速比一季度下降16.8个百分点。而我市投资增速在前5个月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但从6月份开始,投资增速开始下降,投资同比增长33.1%,增速比上月回落6.7个百分点。同全国相比,上半年我市投资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大,但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2003年我市投资需求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7.9%,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今年下半年投资受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还会继续,并可能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到经济各个领域,进而影响到全年的经济增长。

  (二)物价持续走高,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目前我市物价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整体成温和上涨态势,短期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或基本没有。但是物价持续走高,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市最低10%收入户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比增长5.0%,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5.4%。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高达57.1%,比全市城市平均水平高18.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经测算,由于粮油价格普遍上涨,导致上半年粮、油、肉、禽、蛋五项生活必需品的月人均消费比去年同期多支出20元左右,占上半年低收入户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43元)的47%,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近半数用于应付主要食品涨价。

  2、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给农民的利益。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去年8月开始持续走高,到今年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7.7%,其中化肥上涨了2.4%,饲料上涨17.9%,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给农民的利益。

  3、企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增加,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全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呈“高进低出”的态势,自2003年3月份至今已延续了16个月,二者“剪刀差”已达到9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实现利润也由2月份增长88.6%回落到目前的45.2%。加之近期国家对公路运输超限超载出台了严厉的监管措施,影响运价大幅上涨,导致许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重庆工业领域有60%左右的运输量由公路承担,如果按照运输成本平均上涨50%计算,今年全市工业企业仅运费一项,成本将净增15个亿。

  (三)煤电油运供求关系趋于紧张,经济增长受资源约束越来越强

  尽管目前我市煤电油运供求矛盾比全国多数地区要缓和得多,但是并非可以高枕无忧,据市企调队调查,仍有38.6%的企业普遍认为当前能源及运输供应较为紧张或非常紧张,有24.2%的企业因能源供应不上而导致设备开工不足。我市资源制约还突出反映在电力和运力供应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6月份全市共拉闸限电710条次,最高限电负荷87.9万千瓦,损失电量达523万千瓦时。随着夏季高温天气到来,用电高峰来临会进一步加剧电力不足的矛盾。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剧了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据有关部门统计,铁路运输现每日申请车皮3500辆左右,实际只能供应1600-1700辆,缺口在45%左右。受治理“双超”政策影响,公路运输出现暂时紧缺,对摩托车及配件和汽车生产企业冲击较大,煤炭供应在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运力不足而显得紧张。

  三、全年经济走势判断及政策建议

  展望全年经济走势,虽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经济增长的合理因素,全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相当多:一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日本经济明显复苏,欧元区经济走出低谷,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经济增长。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是“点刹车”,而不是“急刹车”,是有保有压,而不是“一刀切”,经济不会出现大起大落,随着宏观调控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将进一步趋向协调发展,投资会更加理性化,各种能源原材料价格将会逐步趋稳,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将会得到优化。三是这轮经济快速增长正处于自2000年经济出现“拐点”以后的上升通道,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城镇化、工业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近四年来我市总量经济分别增长8.5%、9.0%、10.3%、11.4%,今年上半年增速达到12.4%,一年一个台阶,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四是国家会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优惠政策会继续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只不过形式会有所变化,由全面倾斜向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倾斜转变。五是微观主体活力较强。二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景气区间,分别为119.61、119.27,全年有望继续在景气区间高位运行。

  在充分估计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后续影响和相关有利因素的分析,预计我市下半年投资增速将会回落、市场物价总体将继续温和上涨、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但不会出现大的起落,全年经济将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二)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政策建议:

  1、调整投资结构,确保投资保持适当规模和速度。

  我市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强,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56.4%,投资与GDP高度正相关,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对于保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非常必要的。从全国区域经济角度看,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差距,对地处西部的年轻直辖市重庆来说,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速是合理的。下半年在坚决拥护和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一方面,要继续清理整顿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防止小煤窑、小水泥、小钢铁死灰复燃,积极调整投资结构,注重生产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并重。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教、交通能源和生态环保等薄弱环节的投资,确保投资保持适当规模和速度。

  2、千方百计解决资源瓶颈制约,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坚决执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继续加强“两个转变”,即由“投资推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由“资本和土地主导型”向“技术和劳动主导型”转变,坚决治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同四川、贵州、三峡电力公司的协调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电力支持。立足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地位,加强渝川、渝黔经济合作,破除地区之间行政壁垒,构筑“西三角”经济区,为我市高速增长的工业开辟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促进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经济腹地向纵深发展。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杜绝各种资源奢侈性消费,加强对灯饰、水景等资源耗费性工程管理,推进资源节约活动的深入开展,缓解突出性资源紧张关系。

  3、短期内政府宜慎重出台公共服务价格上调措施,避免给温和上涨的物价“火上浇油”。

  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食品价格的上扬,应当视作市场机制对粮食供求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对于水、电、气、公交运输等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其需求价格弹性低,政府对于上浮这部分产品和服务价格,应谨慎行事。考虑到本轮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到下半年会逐步释放,而且物价已经温和上涨,短期内政府宜慎重出台公共服务价格上调措施,以避免“火上浇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