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十年,重庆运输邮电通信事业走进新时代
重庆直辖十年是全市人民全面推进“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发展战略奋斗的十年。回顾总结重庆直辖十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重庆运输邮电通信事业当之无愧是发展变化巨大的行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业绩,对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一、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
直辖十年,市政府重点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成为重庆历史上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十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1476.83亿元,占直辖十年固定资产投资的13.1%,年平均增长26.4%,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为530亿元,占交通运输业总投资的35.9%。 邮电通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4.06亿元,其中通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83亿元。 运输邮电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实现的GDP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到2006年为304.7亿元,占本市生产总值的9.9%。
(一)“8小时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日趋形成。 从1996年114公里的成渝高等级公路重庆段建成实现了“零”的突破,到十年后的今天,我市先后建成了渝长、长涪、渝黔、上界、渝合、长万、渝邻、万开等高速公路,形成了“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网骨架。2006年底,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78公里,比1996年增加664公里,连接周边省市的3个出口通道被打通。直辖以来,我市完成了“8小时重庆”工程129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边远区县的交通条件,大大缩短了主城与各地间的时空距离。我市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通县油路和县际公路改造的有利时机,启动了36条约2000公里县际公路建设。目前,已有21条1202公里县际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全市所有区县之间、省际之间至少有一条高等级公路相连。 作为交通“毛细血管”的农村公路建设,也开始推进。
截至2006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37168公里,比1996年底增加了10276公里,另有村道63131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28202公里,占总里程比重从1996年底的62%提高到75.8%,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占有公路里程由1996年底的32.6公里提高到45.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增长、技术等级大幅度提高, 经过十年的建设,全市不通公路的乡已从1997年的76 个下降到14个,全市通公路的乡镇比重已达99.1%,公路密度达121.7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全市共投资530亿元用于重庆水运基础设施和港区建设。 直辖以来,我市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码头陆续建成或开工建设,如西南地区最大的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项目之一的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等等 。 10 年间,全市共改善航道515公里,新增航道里程1881公里,到2006年全市航道通航里程达4337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7399万吨,航运网络初步形成。
(三)重庆铁路、民航建设上了新台阶。 直辖十年我市 建成了达万、渝怀、渝遂3条铁路,铁路营运里程累计达到1109.2公里,比十年前增加了555.2公里,龙头寺铁路枢纽也建成投运。
二、运输结构进一步调整,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和客、货运输周转总量继续保持适度的增长
(一)运输总量及周转总量继续保持增长
2006 年全市完成客运量6.12亿人,客运周转量301.58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4.28亿吨,货运周转量821.38亿吨公里,年均增速分别为3.8%、3.7%、5.8%、10.1%,分别比1996年增长44.5%、44.0%、75.9%和160.7%。
(二)公路客货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了绝大比重
由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加之综合速度、价格等方面因素,经过十年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庆道路运输市场日趋成熟。2006年末, 全市有客运车辆(含公交和出租)3.87万辆,货运车辆17.82万辆,经营户6.54万户,从业人员40.49万人,全年 全社会客运量5.82亿人,旅客周转量212.5亿人公里,分别比1996年增长55.5%和87.7%, 全年 全社会货运量3.63亿吨,货运周转量172.64亿吨公里,分别比1996年增长79.4%和1.9倍。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份额继续增大,1996年公路货运在全社会货运量中所占比重为83.1%,2006年所占比重为84.7%,公路客运1996在全社会客运量中所占比重为88.3%,2006年所占比重为95.0%。
(三)铁路运输保持平衡态势
重庆铁路运输在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客运量从1996年的972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1388万人,货运量也从1996年的1633万吨,发展到2006年的2000万吨,铁路客运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铁路货运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略有下降。
(四)水路 货运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十年间重庆水运经历了由发展到举步维艰到重现生机的历程,2006年,我市水运生产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货运量4550万吨,比1996年增长82.7 %;货运周转量533.19亿吨公里,比1996年增长2.3倍;货物吞吐量5420.43万吨,比1996年增长4.0倍,其中2006年外贸吞吐量为243.37万吨,比2005年增长25.5%;水运集装箱吞吐量33.7万TEU,比2005年增长53%;滚装汽车吞吐量47.89万辆比2005年增长29%,商品车滚装吞吐量为17.58万辆,比2005年增长201%。2006年运输船舶有4178艘,游览船和客渡船为1410艘,船舶总运力达300万载重吨,全市水运平均运距已达1100多公里,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平均运距最长的运输方式,目前全市85%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是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的,水路货运周转量占重庆全社会总量的64.9%,再创历史新高。
(五)重庆机场已跻身世界百强
经过十年的努力,2006年重庆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为805万人,比直辖之初增长了2.33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05万人的旅客吞吐量使重庆机场在国内机场的排名由11位上升到10位。货物吞吐量2006年也达11.65万吨,比直辖之初增长了1.6倍,重庆机场通过一系列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重庆周边的省市旅客选择重庆机场。至此国内数十家航空公司在重庆机场进行航班营运,各航空公司在重庆机场投放的运力也平衡增长。
三、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综合能力,邮电通信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1997年重庆率先在全国进行邮政电信分营试点开始,重庆邮电通信行业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服务重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通信行业发展成绩斐然
直辖以来,重庆邮电通信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重庆电信业长期保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通信基础设施投资每年平均接近50亿元,电信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接近3%左右,稳定支撑了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至2006年底电信业务总量为263.4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11.5倍,按全市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63.8部/百人,电话普及水平在全国的排名达到第11名,位居西部前列。互联网用户达到140.6万户。
(二)围绕实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极大提高通信保障能力
直辖十年来,我市的通信基础建设成绩突出,通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改善全市的基础设施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到2006年底,全市通信光缆总长10.1万公里,固定交换机容量1125.5万户,移动交换机容量1238.3万户,短消息中心容量达到1836万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名列前茅。区域地位明显提高,电信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在长江上游五省(市)中均位居前列,电话用户数已经位居长江上游五省市的 第二位,并在长江上游省级行政区中保持着最高的普及率。
(三)积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供优质服务
直辖以来,随着通信行业的大发展,电话和互联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联系手段。到2006年底为止,全市共有电话用户1790.1万户,普及率达63.8%,特别是互联网发展迅猛,截止2006年底,宽带用户数已达100万户。为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别,使广大农村地区也能享有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我市通信行业自2004年起在我市稳步推进“村村通工程”,经过全行业两年多的努力,2006年10月,全市9986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电话,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全市1055个乡镇开通互联网宽带,提前实现了 “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