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十三五”时期以来重庆人口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日期: 2022-05-16
字体: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人口质量不断提高

——“十三五”时期以来重庆人口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十三五”时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高度重视新时期人口问题,深刻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制定应对措施,不断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市人口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常住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净流出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分布持续优化,人口素质全面提升。

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性别结构保持稳定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始终坚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常住人口总量实现平稳增长。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212.43万人,比2015年增加142.41万人,增长4.6%,年均增加23.74万人,年均增速0.8%全市人口年均增速快于同期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

1 2015-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

单位:万人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625.22万人,占总人口50.6%,女性人口 1587.21万人,占总人口的49.4%,总人口性别102.39,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多年来,全市人口性别结构始终保持总体稳定态势。

二、人口流动更为频繁,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

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交通条件更加便捷畅通,全市人口流动更为频繁,流动人口1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重庆流动人口规模达到1536.11万人,比2015年增加317.37万人,增长26.0%

(一)人口集聚能力增强,外出市外人口规模逐年缩减。

2015-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6040.54亿元提高到27894.02亿元,人均GDP52476元提高到86879元。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15年的60543元提高到2020年的93816元。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向好,重庆本地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外出市外人口为412.56万人,比2015年减少64.70万人,比2010年的峰值水平减少99.75万人。

(二)市内流动人口规模成倍增长,跨区县流动更趋活跃。

外出人口市内流动日趋活跃,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重庆市内流动人口规模达到1123.55万人,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速为7.2%。市内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总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60.8%提高至2021年的73.1%,提高12.3个百分点,表明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倾向于在市内流动。

(三)市外人口来渝意愿增强,市外外来人口规模稳步壮大。

近年来,重庆社会经济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对外省市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市外来渝人口规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市外外来人口数量达到222.77万人,比2015年增加53.60万人,增长31.7%;市外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由2015年的5.5%上升到2021年的6.9%,增加1.4个百分点。

(四)人口净流出规模大幅下降,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

近年来,重庆外出市外人口规模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市外外来人口则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净流出人口规模始终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口流动格局逐渐形成。人口净流出规模由2015年的301.82万人减少至2021年的189.79万人,减少37.2%,年均减少18.67万人。

三、人口城乡结构优化调整,城镇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59.13万人,比2015年增加371.84万人,增长19.7%,年均增加61.97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953.30万人,减少229.43万人,年均减少38.24万人。

城镇人口的稳步增长,促使人口城乡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达到70.32%,比2015年提高8.79个百分点,领先全国平均水平5.6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47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国同期水平 0.2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区域扩张和人口向城镇地区聚集密切相关。近年来,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GDP总量突破2.5万亿大关,2021年达到27894.02亿元,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区镇区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容纳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镇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市外人口的回流,市外流入人口的不断增加,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使全市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得到显著提升。


2 2015-2021年全市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

                                                                                 单位:万人,%



  

四、片区差异化发展,人口区域分布更趋合理

近年来,全市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促使人口区域分布格局更趋合理。

随着全市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显现,成为全市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集聚地,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2021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38.99万人,比2015年增加126.63万人,增长13.9%,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由2015年的29.7%提高到2021年的32.3%,提高2.6个百分点,是全市人口增长最多、增速最快、占比最大的区域。

主城新区作为全市重点发展优势区域,常住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主城新区常住人口达到1079.64万人,比2015年增加29.12万人,增长2.8%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始终坚持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21年该区域常住人口为807.62万人,比2015年减少11.75万人,下降1.4%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作为筑牢生态屏障、促进文旅融合、联动周边发展上先行先试的区域。2021年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常住人口为286.18万人,比2015年减少1.59万人,下降0.6%

1 2021年重庆市各区域人口总量及占比


单位:万人、%

地区

常住人口规模

2015年比增长

常住人口占比

2021

2015

增减百分点

重庆市

3212.43

4.6

100.0

100.0

--

主城都市区

2118.63

7.9

66.0

63.9

2.1

#中心城区

1038.99

13.9

32.4

29.7

2.7

主城新区

1079.64

2.8

33.6

34.2

-0.6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807.62

-1.4

25.1

26.7

-1.6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286.18

-0.6

8.9

9.4

-0.5

五、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高学历人口大幅增长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继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抓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抓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升级发展,抓高等教育驱动和服务创新发展,抓终身教育提升市民素质,取得积极成效。全市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大幅增长,高学历人口占比持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为兴市强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具有大学文化2程度人口大幅增长。

2021年,全市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下同)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519.49万人,比2015年增加154.22万人,增长42.2%;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515.68万人,增加69.79万人,增长15.7%;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70.80万人,增加11.78万人,增长1.4%;拥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15.28万人,比2015年减少33.66万人,减少4.0%

(二)高学历人口占比持续提高。

伴随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拓宽职业学历教育上升通道及“双一流”高校建设,全市人口受教育结构的重心呈现逐步上移的趋势。全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学历人口由2015年的10216人增加到2021年的16990人,增长66.3%,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由15491增加到16990人,增长9.7%,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由31793人下降到31709人,下降0.3%,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则由2015年的30965人上升到2021年的34394人,增长11.1%

(三)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

随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持续改善,全市15周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8年,比2015年的9.27年提高0.61年,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其中主要劳动年龄(20-59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年龄(16-59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79年和10.97,2015年提高0.67年和0.68年。

六、人口健康水平逐年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8.56岁,比全国平均水平77.93岁,高0.63岁,接近美国同期水平(79岁)。其中,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86岁,提高2.70岁;女性为81.64岁,提高3.04岁。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快速提高,主要得益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0年重庆常住人口预期寿命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十位,比2010年前进3位,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与此同时,重庆人口预期寿命与北京、天津、上海的差距也由2010年的4.483.194.56岁缩小到3.932.743.99 岁;与东部其他地区(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海南)的差距也有不同幅度的缩小。

十三五”时期以来,重庆人口均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一系列积极变化,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据测算,2015-2021年人口红利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的新阶段,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以及城镇地区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风险的挑战。展望未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和中长期发展层面谋划人口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主线,继续加快构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人口发展格局。


1流动人口包括三类,一是外出市外人口,即户口登记地在重庆市,调查时居住在市外,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二是市内流动人口,即户口登记在重庆市某乡(镇、街道),调查时居住在重庆市其他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三是市外外来人口,即户口登记地在重庆市外,调查时居住在重庆市内,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2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