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重庆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1年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报告
2021年,重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全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因时因势调度经济运行,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全市经济稳步增长、产业链逐步恢复,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跃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创新,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8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3%,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0%。非农产业占比为93.1%,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达到86879元,比上年增长7.8%,较全国高5903元。
产业发展韧性增强。农业生产稳中有进,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5%,粮食总产量增长1.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和2.8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复苏,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5.4%。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7.88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20.37万户。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4%,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有效需求持续释放。贯彻落实“稳投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1%;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5.0%,高出全部投资18.9个百分点。获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二、创新引领作用增强,新兴动能加速集聚
全市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持续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获批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编制科技进步路线图,制定实施基础研究行动计划,推出“科技成果转化24条”,持续优化创新生态。2021年,全市授权发明专利0.94万件,有效发明专利4.23万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端新型研发机构7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8家、5108家、3.69万家。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施支柱产业提质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一链一策”建设33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2021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和18.2%,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7.4和7.5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6%、11.9%、19.6%和13.2%。
大数据智能化加快推进。“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不断壮大,2021年,全市新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1000余家,新认定智能工厂38个、数字化车间21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接入二级节点20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达到590G、骨干互联网直连城市达到38个。“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加速聚集,京东、中科曙光等高性能算力设施相继布局,建成5G基站7.3万个,上云企业达到10.1万户。
三、区域发展协同并进,城乡融合走深走实
全市主动服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区域城乡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全面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共同实施85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67个重大合作项目,打造10个区域合作平台。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19.2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8%;比上年增长8.5%,高于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产业发展支撑有力,经济圈工业增加值达到21272.4亿元、增长10%,增速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达39465.5亿元、增长9.3%,增速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工作调度机制和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主城都市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两群”特色农业、绿色制造、生态文旅和大健康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21年,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55.64、4895.15和1543.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9.1%和7.6%。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覆盖。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4万吨、创近13年新高,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增长7.8%、15.8%。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330公里、新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01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097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全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40:1,较上年缩小0.05;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为1.85:1,较上年缩小0.02。
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低碳扎实推进
全市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强化节能降碳,“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进一步彰显。
生态屏障逐步加固。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长江禁捕退捕成果持续巩固,广阳岛生态修复主体完工。截至2021年底,全市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3.15平方公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32万亩,国土绿化营造林5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5%。
减污治污成效显著。开展提升污水“三率”专项行动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联防联治,深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2021年,建设改造城镇排水管网1900公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7.5万吨;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5.9%,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6天、其中优的天数146天,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
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上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持续显现。2021年,全市整改“两高”项目122个,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7%。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全年累计建成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71个,发行绿色债券142亿元。
五、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全市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构筑高水平内陆开放新高地,外贸外经快速增长。
开放通道不断拓展。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作用持续增强。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07个国家(地区)、315个港口,全年总运输11.24万箱,比上年增长54.2%;总运输货值187.16亿元,增长40.1%。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4800班,总运输41.86万箱,位居全国第一。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新开国际航线5条,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22.14万吨,同比增长46.8%。
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完善。高水平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2021年,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14246户,注册资本总额1147.04亿元,引进项目479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1649.37亿元。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编制实施五年发展规划,两江新区服务贸易额超过70亿美元,万州、永川综保区获批建设,高新区、经开区等各类开放园区引领辐射功能持续增强。
外贸规模再上台阶。优化完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体制机制,实施与东盟经贸合作行动计划,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8000.59亿元,突破8000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2.8%,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对东盟、欧盟、美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15.2%、19.5%、11.4%、26.0%。加大外商投资政策支持,升级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3.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4%。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增加居民收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75.0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稳中向好,为居民收入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比上年增长9.7%,快于人均GDP增速。重庆14个脱贫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000元,比上年增长11.0%,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力度增强。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2021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2.5%、3.8%、5.4%、6.1%和9.1%。兜底性政策持续推进,年末共有23.9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8.5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养老服务量增质升,新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223个,提档升级乡镇敬老院150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各级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市在园幼儿普惠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较上年提高4.85、0.17、0.13和4.73个百分点。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博物馆111个,国家级综合档案馆40个,改造提升3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出台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意见,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3.66万个,较上年增加1.04万个。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358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4.0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4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