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高质量发展报告·协调发展篇
罗泯 娄瑶
协调是发展的节律,古语有“唱和如一,宫商协调”。2021年,全市在改革中协调,在协调中发展,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奏响全面发展“协奏曲”。
一、城乡统筹“比翼飞”
城乡统筹融合持续加快。202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城镇人口接近2260万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品质逐渐提高,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让共同富裕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2021年重庆城镇居民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持续缩小,蹄疾步稳奔向共同富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比上年增长10.6%,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1.9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20年的2.45缩小至2.40,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多年缩小。乡村振兴工作亮点纷呈,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2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019.8万亩,粮食总产量1092.84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重庆的目标任务,创近13年来粮食产量新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柑橘、榨菜和柠檬等优势特色产业。成功获批创建3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累计授权产品830个、实现销售收入67.6亿元,“三峡柑橘”品牌持续提升。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实现脱贫人口务工77.8万人,建立“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聚焦城口、巫溪、酉阳和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县一策”帮扶。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开拓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推动特色小镇成为城乡互动发展新引擎。特色小镇已成为农民进镇创业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也是农民脱贫和承载乡愁的重要平台。根据《2022年度重庆市特色小镇清单》,全市已形成了甘宁农科、融汇温泉、仙桃数据谷等覆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创意设计、商贸物流、先进制造、三产融合、体育运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22个特色小镇,打造独具魅力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7.2万户(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3%,创建“宜居村庄”223个。新建“四好农村路”3230公里,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农村地区实现无差别化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所有区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三通”紧密型医共体区县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0.8。
二、区域协调“大合唱”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全力以赴唱好成渝高质量发展“双城记”,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新突破、展现新智慧。全面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共同实施85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67个重大合作项目,打造10个区域合作平台,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5%、西部地区的30.8%,经济增速继续领跑西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试点获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渝中线高铁启动建设,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13条、在建6条,累计建设5G基站超11.2万个。
优化完善“一区两群”发展布局。建立健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工作调度机制和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2021年,中心城区围绕“强核提能级”新要求,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7.6亿元,比上年增长8.0%。沙坪坝区发挥16所高校和300余个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平台集聚优势,建设第四代工业园区青凤高科产业园,全力打造引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主城新区围绕“扩容提品质”,当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28亿元,比上年增长8.0%。涪陵区优结构促转型,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47亿元、增长74.3%,龙桥、白涛、清溪园区供应链产业链加速延伸,产业集中度达90%以上。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则认真践行生态优先当示范、绿色发展当标杆的重要使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5.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奉节县重点布局一批区域功能性、产业支撑性、公共基础性、民生保障性、生态保护性项目。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在努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上下功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3.2亿元,比上年增长7.6%。武隆区加快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做好A级景区梯次储备创建,加快阳光童年、仙女半山太阳谷、天下鹊桥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开发出研学旅行、文创娱乐等新场景新业态,养生养老、运动康体、旅居康疗等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三、产业融合激活新“引擎”
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市努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把工业由大变强与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结合起来,力促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3.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6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9.1%,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超40.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9.6%。
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新引进字节跳动、百度、数字赛道研究院等一批优质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立的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成功落户重庆。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6.0%。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截止2021年四季度末,全市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0%,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