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创佳绩 绿色发展谱新篇
——2021年重庆高质量发展报告·绿色发展篇
徐艳平 娄瑶
2021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魅力彰显。
一、立足环保,生态环境质量更优
生态本底不断夯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治水、育林、禁渔、防灾、护文”,多为自然“种绿”、多为生态“留白”。2021年全市森林蓄积量250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4.5%。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2021年全市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32万亩,国土绿化营造林510万亩。全年水资源总量719.65亿立方米,年平局降水量1365毫米。自然保护区累计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生态环境满意度高达95.5%。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其中巫溪县2021年完成营造林14.4万亩,收储林地40万亩,横向生态补偿交易2万亩,非国有林生态赎买26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4.9%,生态满意度达95.3%。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优化生态保护格局,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6天,其中优的天数146天,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部分区县空气质量状况十分优异,酉阳县20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8.9%。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5.9%,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库区一级支流水质呈富营养的断面比例为34.7%。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昼间达标率为98.9%,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4分贝。
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统筹“建、治、管、改”,聚焦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以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为重点,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联防联治,建设改造城镇排水管网1900公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7.5万吨,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降至0%。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为优秀。统筹推进渝西地区臭氧污染区域性治理,璧山区推动建立渝西地区空气污染应急联动机制,查处涉气环境违法行为264起,新建污水处理设施8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二、聚焦能源,发展信心底气更足
能源供给保持稳定。全力落实“六保六稳”工作,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供应链循环。天然气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全市天然气产量139.55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产量87.11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9.1%。发电量呈现高速增长势头,2021年,全市发电量1009.66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930.94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8.4%,其中风力发电量20.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4%。原煤外购量持续增加,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自省外原煤3887.52万吨,同比增长52.0%;规模以上能源经销企业购自省外的原煤3001.89万吨,同比增长34.7%。
节能降耗持续推进。大力推动各项节能降耗措施,稳步推动能源结构升级,积极推广能源技术创新,强化节能监察执法,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改造。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492.8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速3.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794.2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6%,两年平均增速 4.2%,拉动规上能耗增速提高6.3个百分点;除高耗能行业的其他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98.6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6%。
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强化节能降碳,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深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2021年,全市整改“两高”项目122个,累计建成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71个,发行绿色债券142亿元,上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能耗“双控”进度总体符合国家下达目标要求。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和18.2%,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4和7.5个百分点。累计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19个,认定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合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标志着合川区全域生活垃圾从卫生填埋处理正式步入焚烧发电模式,为合川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