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

日期: 2022-10-11
字体: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改革创新,优化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模式,严格执行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极大提升,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坚实迈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重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投入稳定,教育质量日益提高。

教育经费持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十八大以来,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从2012年的643.3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76.86亿元,增长98.5%。其中,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16.31%提升到2021年的16.65%,提高0.34个百分点。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全市各类学校占地面积由2012年的14977.30万平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16315.03万平方米,增长8.9%;学校校舍面积由2012年的6813.96万平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9190.97万平方米,增长34.9%;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由2012年的3513.42万平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5006.61万平方米,增长42.5%;各级学校拥有图书由2012年的1.15亿册增加至2021年的1.82亿册,增长58.5%;各级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由2012年的99.4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49.5亿元,增长1.5倍;各级学校拥有计算机由2012年的60.07万台增加至2021年的106.52万台,增长28.6%。

师资力量日益提高。十八大以来,全市生师比普遍降低。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生师比分别由2012年的33.39、17.04、14.29,下降到2021年的16.06、15.24、13.20。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各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不断增加。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分别从2012年的2.67万人、11.40万人、11.25万、3.57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6.20万人、13.33万人、12.81万人、5.21万人,分别增长132.2%、16.9%、13.9%、45.9%。全市中小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大部分都在本科学历以上,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逐年提高;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基本都是硕士、博士。全市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中青年教师正逐步成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高素质专业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全市各教育阶段升学率和入学率均保持较高比例,学生受教育机会稳步提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10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2012年的94.99%提升到2021年的99.46%。受过一年学前教育比例从2012年的97.16%提升到2021年的99.86%,小学入学率稳定在9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99.43%提升到2021年的99.6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85.00%提升到2021年的98.6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4.10%提升到2021年的58.03%。   

二、就业服务有序推进

十八大以来,重庆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紧紧围绕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特别是面对近年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千方百计保重点、促对接、优服务,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劳动就业稳步推进。2021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68.27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62.38万人,增长3.9%。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08.2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272.53万人,增长32.6%;城镇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6.4%,较2012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全市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1.9%;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5.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52.5%。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75.1万人,同比增长14.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5.2%,比2012年增加9.65万人,增长14.7%。其中,有23.69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实现再就业,比2012年下降8.4%;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55万人,比2012年增长14.7%。2021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数26.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比2012年下降0.4个百分点。

职业培训持续加强。通过大规模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免费接受职业培训政策。2021年,职业技能培训64.4万人次,职业指导人数96.1万人次;成功介绍23.4万人次,其中高校毕业生3.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13.0万人次,分别占成功介绍总人次的13.6%、55.6%。

三、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完善

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高度关注民众生命和健康,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卫生基础不断巩固。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机构数量稳步增加。全市卫生医疗机构(含村卫生室)数量由2012年的1.80万个增加到2021年的2.14万个,增长18.9%。其中,医院卫生院数量由1405家提高至1677家,增长19.4%。全市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由13.08万张提高至24.07万张,增长84.0%。卫生技术人员大幅增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数由2012年的13.17万人提高至2021年的24.66万人,增长87.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由5.20万人、4.98万人提高至9.21万人、11.40万人,分别增长77.1%、128.9%。

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十八大以来,重庆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重庆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15岁,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提高了2.41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的15.03/10万下降到2021年的9.79/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2年5.56‰下降到2021年的2.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2年的8.46‰下降到2021年的4.57‰,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94.67/10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含麻疹成分、乙肝、甲肝、流脑及乙脑等8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

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十八大以来,重庆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从2012年的1.33亿人次上升到2021年的1.94亿人次,增长45.9%;出院人次从2012年的546.08万人次上升到2021年的729.78万人次,增长133.64%,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满足程度大幅提高。全市病床使用率整体下降,医院病床使用率由2012年的91.88%下降到2021年的78.02%。全市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由2012年7.50人次略上升为2021年的7.85人次。

四、文化事业实现新跨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八大以来,重庆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和标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完善艺术精品创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文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品日益丰富。2021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3家,总藏量2340.69万册,比2012年增长53.8%。当年购置新增藏量花费3137.40万元,比2012年增长40.3%。新增图书藏量183.25万册,新增电子图书716.30万册。全市艺术表演团体(场所)1286个,文化馆及文化站1072个。举办展览6056场,组织文艺活动2.73万次,举办培训班2.62万次,分别比2012年增长74.1%、72.8%、136.0%。2021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12.39万场,比2012年增长2.6倍,拥有国内演出观众2394.29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03.5%。全市拥有中、短波发射台5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53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由2012年的98.16%、98.76%增加到99.49%、99.56%。有线电视覆盖用户610.6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覆盖用户达到545.83万户。

文物保护更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努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年,全市文物经费支出12.87亿元,比2012年增长113.7%,年均增长8.8%。其中,博物馆经费支出10.87亿元,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经费支出0.92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63.2%、130.4%。2021年,全市共有文物机构199个,比2012年增加110个,增长123.6%。其中博物馆1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8个,文物科研机构1个。全市文物机构从业人员3694人,比2012年增加1551人,增长72.4%。其中,博物馆3258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96人,文物科研机构156人。全市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80.6万件,比2012年增长20.0%。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72.6万件,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1万件。

五、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

十八大以来,重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群体性活动,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的健身需求,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

体育场地提质扩面。2021年,全市拥有体育场13.66万个,全市体育场地面积6675.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其中,田径场地3343个,场地面积1751.17万平方米;游泳场地1906个,场地面积138.35万平方米;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及乒乓球等球类场地9.72万个;冰雪运动场地21个,场地面积57.73万平方米;全市全民健身路径2.44万个,比2012年增长20.0%。健身房3590个,健身步道3435个。

竞技体育取得突破。2021年,全市体育经费支出达18.25亿元,比2012年增加8.42万元,增长85.7%。全市拥有等级运动员总数2458人,比2012年增加1154人,增长88.5%。其中,运动健将48人、一级运动员637人、二级运动员1773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3.4倍、3.0倍、56.8%。2021年,在全国最高水平赛中获奖牌31枚,比2012年增长2.4倍。其中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13枚。

六、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十八大以来,重庆始终围绕民生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事业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全市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十八大以来,全市用于民生保障财政支出大幅增加。2021年,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85.85亿元,比2012年增加854.72亿元,增长1.6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1139.41亿元,比2012年增加730.94亿元,增长1.8倍。社会化发放养老金额1117.2亿元,比2012年增加873.11亿元,增长2.6倍。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01.57亿元,比2012年增加266.39亿元,增长2.0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290.74亿元,比2012年增加185.94亿元,增长1.8倍。全年重庆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28.15亿元,比2012年增加8.54亿元,增长43.5%;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18.90亿元,比2012年增长0.7%;当年末结余41.95亿元,比2012年减少20.2%。全市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8.03亿元,比2012年增加22.73亿元,增长3.3倍;基金支出25.19亿元,比2012年增加21.56亿元,增长5.9倍。

提高标准托底保障。2021年,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7.30亿元,比2012年增加0.32亿元,增长1.9%;保障人数23.93万人,比2012年减少27.58万人,减少53.5%;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6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31.85亿元,比2012年增加18.93亿元,增长145.4%;保障人数58.57万人,比2012年减少15.77万人,减少21.2%;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496元。

各类保险扩面提质,参保人数不断增加。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39.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236.6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7.64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0.8%、75.8%、7.9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95.85万人,比2012年增长60.3%。其中,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分别为585.51万人、210.34万人,占比分别为73.6%、26.4%,分别比2012年增长68.0%、42.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98.30万人,比2012年增加274.77万人,增长84.9%。其中,企业参保525.56万人,事业单位参保41.45万人,其他单位参保31.28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87.2%、23.6%和2.4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65.73万人,比2012年增加390.84万人,增长104.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36.55万人,比2012年增加283.02万人,增长111.6%。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03元,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502和18100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07.1%、140.5%,年均分别增长8.4%和10.2%。消费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598元,其中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9850和16096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80.1%、102.7%,年均分别增长6.8%和8.2%。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平均每人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0.31平方米和55.46平方米,分别比2012年增加8.14平方米和14.47平方米,分别增长25.3%、35.3%。

七、社会环境呈现新气象

基层社区治理有序推进。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入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实施,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平安重庆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众倾斜,城乡区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21年,全市拥有社区综合服务机构17785个,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市共有社区居委会3273个,比2012年增加了759个。村委会7954个,比2012年减少了513个。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状(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分别为54μg/m3、9μg/m3、32μg/m3分别比2012年下降40.0%、76.3%、3.0%,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5个,比2012年增加12个,其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地下水环境稳定,纳入考核的22个地下水环境质量国控考核区域点位水质V类比例为13.6%,优于国家考核目标(27.3%),比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20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比2012年长江15个断面水质Ⅲ水质标准提高了一个等级。

安全生产水平不断向好。十八大以来,重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有效防范化解各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2012年的0.130下降为2021年的0.031,下降幅度达76.2%;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2012年的2.730下降为2021年的0.000,下降幅度为10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2012年的2.60下降为2021年的1.69,下降幅度达35.0%。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重庆社会事业发展以增进民生福祉、追求高品质生活为目的和归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取得历史性成就。立足新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书写重庆社会事业发展新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