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报告

日期: 2022-10-13
字体:


十年深耕结硕果  服务实体惠民生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金融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总量持续扩大,金融服务提能增效,开放创新亮点纷呈,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459.8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长1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8%,比2012年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新兴业态百花齐放

十八大以来,全市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以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为主的新兴业态方兴未艾,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生机盎然。

(一)传统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

银行机构数量中西部领先。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法人及市级分行类银行机构114家,比2012年增加34家,数量居中西部前列,其中包括15家外资分行,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各级支行2369家,比2012年增加25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齐聚巴渝,村镇银行覆盖全市各区县(除渝中区外),重庆富民银行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家民营银行。

证券和保险机构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证券机构共计258家,是2012年的2.2倍;全市共有保险机构1377家,比2012年增加290家。其中总公司5家,比2012年增加2家,(省)市级分公司60家,比2012年增加24家,中心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1314家,比2012年增加264家。

(二)新兴市场业态不断丰富创新

新金融业态门类更齐全。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股权投资类企业、消费金融、要素市场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积极探索设立网络小贷、金融保理、民营资产管理公司等地方新型金融机构,覆盖了全国主要新型金融机构门类。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股权投资、财务公司、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等13类创新型机构1290家。

金融要素集聚更具特色。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全国性交易场所已落地重庆。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建行跨境金融服务中心、交行离岸业务中心、平安银行离岸金融中心、上海保险交易所西部中心等全国性或区域性、功能性金融机构相继落户。全市要素市场功能不断完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全市已建成要素市场12家,全年实现交易规模8.6万亿元。

二、金融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十八大以来,全市金融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改革要求,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股票发行量、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长较快,有力助推了实体经济发展。

(一)银行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

2012年,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1.94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达3.22万亿元;2020年突破4万亿大关,达4.28万亿元。2021年,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59万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4.43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9.9%,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政府存款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分别为2.22万亿元、1.14万亿元、0.68万亿元和0.39万亿元,分别占人民币存款余额的50.3%25.7%15.3%8.7%。按常住人口计算,2021年全市人均住户存款为69231元,是2012年人均存款的2.1倍,年均增长8.5%

2012年,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56万亿元;2018年突破3万亿,达3.22万亿元;2020年突破4万亿大关,达4.19万亿元。2021年,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4.6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年均增长1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6万亿元,是2012年的3.1倍,年均增长13.2%,个人住房贷款、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单位贷款及透支、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分别为1.24万亿元、0.7万亿元、2.27万亿元、0.23万亿元和0.16万亿元。按贷款期限分类,人民币短期贷款0.76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8.6%,中长期人民币贷款3.45万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3.6%

1 2012-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及增速

单位:亿元,%



2 2012-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及增速

单位:亿元,%

(二)证券业市场稳步发展

资本市场主体增加,证券交易规模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辖区境内上市1公司总计63家,比2012年增加26家,其中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上市的数量分别为31302家,比2012年分别增加1212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14万亿元,是2012年的5.2倍,其中,25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亿,5家上市公司市值超500亿,3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0亿。2021年全市证券市场投资者开户数1178万户,是2012年的5.9倍,年均增长21.9%,证券交易金额14.21万亿元,是2012年的14.4倍,年均增长34.5%。全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不断扩容,截止2021年底,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托管企业数量达1994家,同比增加106家。

融资总量稳健增长,服务实体能力增强。2021年,全市辖区内公司股票发行量960亿股,是2012年的3.3倍,股票筹资额173亿元,是20125.8倍。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量为135.4亿元,同比增长30%。重庆市与深交所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落地生效,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重庆基地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逐渐形成。2021年全市法人证券机构累计为本地企业实现融资93亿元,增长19%,期货公司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10个,比2020年增加78个,风险管理子公司直接服务实体企业254家次、金额32.2亿元。

3 2012-2021年全市上市公司个数及股本金额

单位:亿元,个

(三)保险业市场拓展有力

2012年,全市保费收入331.03亿元;2015年突破500亿大关,达514.58亿元。2021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969.53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3.7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9.6%,人身险保费收入752.32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3.8%2021年,全市保险赔付支出305.61亿元,是2012年的3.3倍,年均增长14.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47.7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年均增长12.4%,人身险赔付支出154.5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年均增长16.4%2021年全市保险密度23018.06元,是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7%,保险深度33.47%,比2012年提高0.62个百分点。

4 2012-2021年全市保费收入及赔付情况

单位:亿元,%



三、金融服务提能增效,开放创新亮点纷呈

(一)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实现量质双增

十八大以来,全市银行间市场充分发挥在债券市场的主板地位优势,发行规模扩大,发行期限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全市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1832.7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42笔、1592.8亿元,分别增长41.5%42.1%;全市共有86家非金融企业、6家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其中有11家主体实现首次发行。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方面,发行超短期融资券403.3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106.6亿元,发行中期票据661.6亿元,发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354.1亿元,发行资产支持票据67.2亿元,有效满足了投融资各方对发行期限、发行方式等多维度的个性化需求。金融类债券方面,发行永续债券40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9.9亿元、专项金融债券100亿元,普通金融债50亿元,有效满足了金融机构对补充资本、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支持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的需求。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持续扩面推广

十八大以来,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不断推进,便利化改革惠及面扩大。2021年,全市1907家企业发生了人民币跨境实际收付,是2012年的4.7倍,年均增长18.8%,实际收付金额达1941.9亿元,是2012年的3.1倍,年均增长13.4%,结算量居中西部前列。2021年,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比2020年多16个国家,累计收付结算量397.3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市银行机构深入园区、企业加强政策宣讲和对接服务,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扩大至全市。2021年银行机构按便利化试点办理跨境人民币相关结算业务3963笔,金额850.7亿元。

(三)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十八大以来,全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优化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引入活水。2021年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围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创新“央行再贷款+”专属信贷产品68个。建设央行再贷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34个。再贷款发放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信贷增长缓慢区县倾斜,加大精准直达区县力度。大力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产品,为“三农”量身定制支付结算、融资增信、增值权益等综合金融服务,2021年累计实现交易106万笔、金额54亿元。巩固和规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发展,完成659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扫码取款升级改造,实现对市、区县两级共14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28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覆盖。2021年非主城区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702.4亿元,有力助推了区域协调发展。

(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全市金融业聚焦双碳目标支持绿色发展,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券124亿元,同比增长106.7%。成功发行5单碳中和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功发行中西部首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金融债券,辖区银行间市场“碳中和”主题债券占绿色债券的比例升至45.2%。全市71家金融机构率先披露气候与环境信息,实现“环境信息披露”银行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全市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800亿元,同比增长35.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3.6个百分点;全年发行绿色债券406.5亿元,增长53.7%,其中,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券发行人和发行规模同比实现“双倍增”,全市银行间市场“碳中和”主题债券占绿色债券比重近50%

(五)服务普惠小微能力持续增强

十八大以来,全市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优化,服务普惠小微能力持续增强,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2021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57.4万户、1060.4亿元,新发放户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2.8%83.8%。截至2021年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939.1亿元,增长30.7%,比全国增速高3.4个百分点。其中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4.4%29.3%2021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向实体经济注入726亿元低成本资金,增长62%,惠及市场主体16.3万户。全国首批权益出资型票据、西部科学城(重庆)设立以来首单双创债务融资工具已落地,支持创新创业和民营小微企业再添新渠道。

雄关漫道十年征途,谱写金融壮丽篇章。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重庆市金融业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机遇,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继续巩固金融支柱产业地位、优化金融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创新活力、提高金融开放程度、提升金融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附注:

1.境内上市指企业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IPO)

2.保险密度=区域内保费收入÷区域内常住人口数

3.保险深度=区域内保费收入÷区域国民生产总值×1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