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承压前行 新兴消费增势良好
——重庆市统计局贸易处处长李川解读2022年消费数据
2022年,面对国内外超预期突发因素影响和经济下行所带来的挑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消费市场规模与上年大致相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兴消费增势良好,网络零售、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特征显著。
一、突发因素影响复苏节奏,消费市场短期承压
202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万亿元,较上年下降0.3%,增速低于前三季度1.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水平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全年消费市场运行呈现出“M”型走势,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一季度,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良好,使得消费恢复有所加快,全市社零总额增长4.2%,为年内季度最高点;二季度,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汽车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物流受阻,消费供给受限,全市社零总额下降1.9%,消费市场复苏节奏被扰乱;三季度,随着中央和地方一揽子稳经济增长政策和促消费措施加码,有效对冲高温、限电、疫情散发等诸多不利影响,全市社零总额增长2.4%,消费市场恢复增长态势;进入四季度后,重庆本土疫情超出预期,尤其是11月份中心城区接触型聚集型传统商业大面积停摆(当月社零下降14.2%),导致四季度全市社零总额下降5.3%,低于三季度、二季度、一季度7.7、3.4、9.5个百分点,消费市场运行短期承压明显。
二、各类消费呈现分化,生活保障类消费韧性较强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情况看,2022年,全市16个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呈现“9增7降”,增长面为56.3%。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保障类必选消费韧性较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1%,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以防护口罩、消毒酒精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和医药用品在疫情反复背景下需求增加,全市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5%,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0.3个百分点。此外,出行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出行类商品零售额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41.8%,较上年增长4.6%。其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9%,分别拉动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1、0.7个百分点。
然而,由于疫情反复,居民就业承压,收入预期减弱,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导致部分可选消费品增长乏力。2022年,全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较上年下降13.6%、4.0%、13.6%,合计拉低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1.0个百分点。与地产相关的居住类消费持续低迷,零售额较上年下降4.7%。其中,家电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7.1%、3.6%,合计拉低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0.6个百分点。
三、网络零售增长较好,线上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零售及餐饮企业主动开拓线上业务,网上直播带货、外卖送餐等无接触服务快速增长,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2022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701.45亿元,较上年增长31.1%,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全市住宿餐饮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4.4%,高于全市限上单位餐费收入增速5.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餐费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2022年,全市限上单位网上商品零售额占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6.0%,较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四、绿色智能消费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在市场供给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居民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的需求逐步增加,消费品质显著提升。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情况看,2022年,全市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5.9%;6.3%、7.8%,分别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13.8、4.2和5.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0.3个百分点。在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购置税减征、购车补贴刺激等多重因素推动下,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销售十分火爆,零售额增长137.1%,较上年加快15.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3.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类零售额的比重由2021年的6.8%提高至2022年的18.6%,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当前,尽管全市消费市场运行面临较大挑战,但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尚未发生改变。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中央和地方将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为消费市场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前期受抑制的消费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有望得到逐步恢复和扩大,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消费市场复苏基础,推动全市消费市场发展实现实质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