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重庆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首年,市妇联、市卫健委、市教委、市民政局等四十余个成员单位紧紧围绕规划主要目标,守正创新、笃行不怠,着力保障儿童与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七大领域重点工作有序推进,规划确定的 34项重点量化指标中,顺利推进27项、已提前达标13项,儿童健康管理及疫苗接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农村自来水普及等领域发展水平优于全国[1]。
一、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持续强化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和疫苗接种服务,2022年,全市产前筛查率达到91.17%,适龄儿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8种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9%以上,高于全国水平。围绕儿童成长重点环节全面提升健康管理能力。2022年,全市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96.80%、93.08%和94.61%,分别较上年提高0.21个、1.34个和0.69个百分点。随着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升。2022年,全市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44‰、2.62‰和4.32‰,分别较上年下降0.13个、0.20个和0.25个千分点,均低于全国。
二、安全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儿童食品用品质量底线筑牢
着力提升儿童伤害防控宣传力度及预防救治能力,2022年,全市未成年人因死亡注销户籍1706人,较上年减少143人。以抓好儿童用品质量抽查、食品安全综合整治为着力点,筑牢儿童食品用品质量安全底线,2022年,全市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在100%,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问题发现率从2021年的6.97%下降至6.56%。
三、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基础教育均衡化特色化发展
以规范标准、强化培训、创建示范为抓手,确保托育机构增量提质,全市普惠托育服务机构从2021年的31个增加至2022年的51个,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50个增加至2.02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为92.35%、93.99%,分别较上年提升1.34个、0.84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国水平。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迈向均衡化,2022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至95.79%,小学、初中学龄儿童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所有区县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并迈向特色化,2022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99%,较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2021年91.4%的水平;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开设选修课为重点,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四、关爱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困境儿童福利水平提标扩面
2022年,全力推进8家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6家机构创新转型,配备儿童督导员1444人,配备儿童主任11645人,基本实现乡镇级设有儿童督导员、村级设有儿童主任的目标,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增加至182个,关爱保护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2022年,我市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保障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582元、1382元和1382元,位居西部前列;对年满18岁仍就读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本专科孤儿继续发放基本生活费。
五、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家庭立德树人作用积极发挥
2022年,全市妇联组织参与建设的城市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达到2923个,妇联组织参与建设的农村社区(村)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达到7920个,分别较上年增加63个和192个。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在主流媒体常态化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题专栏,引导广大家庭将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六、儿童成长环境更加优化,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加快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活动阵地,2022年,全市共建成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13个,建成各类团属校外活动阵地1195个,年均服务青少年260余万人次,在全市43个公共图书馆设立儿童阅览区(室)并向儿童免费开放;建成市级儿童友好城市3个。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2022年,全市出版儿童图书1306.5万册(张),出版儿童音像制品5.0万盒(张),推出长篇儿童小说《左手敬礼》、长篇儿歌《我是“小萝卜头”》、动画片《大健康科普知识第一季:免疫学科普知识》等优质儿童文学作品。
七、司法保护更加有力,未成年人犯罪得到有效预防
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2022年,推动实现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全覆盖,设立45个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为63%,设置儿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4822人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取得新进展,2022年,抓获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未成年人占比、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重均实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