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2022年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报告

日期: 2023-07-07
字体:

乘风破浪奋力前进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2年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报告

2022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应对三年来最严峻的疫情、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近年来最严重的电力资源紧张等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科技能力有所提升,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开放水平整体提升,民生发展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发展稳定恢复,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面临多重挑战,市委市政府动态梳理发布稳经济政策包,全力稳投资、促消费、保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定恢复。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创新,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3.3%,第三产业增长1.9%。非农产业占比为93.1%,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90663元,增长2.5%,较全国高4965元。

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3070.07万亩,比上年增长1.7%。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汽摩产业增长7.1%,继续引领全市工业增长。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3.23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41.61万户。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0%,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内部需求持续稳定。贯彻落实“稳投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0%,增速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减税降费、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工业投资稳步回升,工业投资增长10.4%,是主要行业投资中增长最快的领域,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继续推动“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9 万亿元。

二、创新驱动深入实施,新兴动能不断壮大

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取得新进展,启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全面创新改革持续推进。

创新步伐更加稳健。提速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科创载体,2022年共集聚各类研发平台964家,新建重庆基础学科研究中心3个,获批国家基础研究科研项目1013项,项目经费7.22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60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40家,新增国家科技孵化平台19个,技术合同成交额630.5亿元,为2403家企业新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70.7亿元。

数字产业成效显现。积极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07个,新认定智能工厂22个、数字化车间160个,推动企业“上云”1.3万余家。截至2022年末,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142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36.2%。

高新技术快速增长。制定实施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5%。高新技术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光伏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40.1%,工业机器人增长31.8%,服务机器人增长19.5%,液晶显示模组增长21.4%,新能源汽车增长1.4倍。

三、双核引领区域联动,城乡融合扎实推进

全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双核联动联建工作机制实质运行,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一区两群”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成果显现。

双城合作双核联建纵深推进。全面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共同实施85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67个重大合作项目,打造10个区域合作平台。2022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7587.99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4%,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 30.2%,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0%。工业发展提量增质,川渝两地整合优势产业,立足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04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5916.46亿元,增长6.3%。

协调发展成果显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高全市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滚动实施167个“一区两群”区县协同项目,主城都市区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两群”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生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2年,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52.42亿元、5152.87亿元和1628.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1%和3.2%。

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形成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72.8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整治农村危房4147户,新改建农村厕所5万户,完成30个小城镇环境提升示范项目,“三变”改革试点扩大到3797个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6:1,较上年缩小0.04;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为1.83:1,比上年缩小0.02。

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低碳稳步发展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气质更佳、颜值更高

减污扩绿同步加强。推全面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设改造城镇排水管网190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500公顷,广阳岛生态修复主体完工。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完成营造林面积33.3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55.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7.4平方公里。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持续推动源头减排,制定实施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32天。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4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6.4%,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点次达标率为97.1%,其中,昼间点次达标率为98.8%,夜间点次达标率为95.4%。

节能降碳稳步推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完成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2022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8%。全市天然气产量达到145亿立方米,清洁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超过47%,获批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创建绿色工厂78家、绿色园区5个。

五、开放通道全面拓宽,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全力稳外贸、稳外资、优环境,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优惠贸易协定落地见效,内陆开放能级加速提升。

开放通道持续扩大。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智慧长江物流工程一期建成投用,万州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实现“零”的突破。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值增长36%,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超过5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近30%,运输线路覆盖欧亚近50个国家超100个节点城市。新开辟运行线路78条,通道网络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截至年底,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9条,覆盖全球36个国家80个城市。

自贸区建设成效明显。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化国际交往合作。2022年,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1.73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565.79亿元。其中,新增注册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128户,注册资本12.56亿美元。引进项目485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2873.95亿元。

内陆开放不断拓展。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8158.4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2%,在西部地区12个省市中,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第2位,占同期西部地区外贸总值的21.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214亿元,增长0.3%,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实现进出口2585.34 亿元,增长 9.2%。

六、民生保障切实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全力惠民生、兜底线、防风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持续深入实施“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就业创业促进计划,2022年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0.67万人,超额完成6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实现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预期目标。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比上年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快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增速比全市农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保障覆盖持续扩大。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工资、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困儿童保障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稳步调增。2022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5.7%、2.1%和2.7%,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9.7%。兜底性政策持续推进,年末共有21.8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5.8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民生发展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中小学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超过80%。2022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较上年提高0.84、0.12、0.38和4.57个百分点。文化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川剧《江姐》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图书《下庄村的道路》、电视剧《绝密使命》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医疗卫生事业有序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3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5.0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28万人。健身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4.53万个,较上年增加0.87万个。

2022年, 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尤为艰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成绩来之不易。2023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开好局、起好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