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 专题栏目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数据资料 > 统计公报

199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199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是重庆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为重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全市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直辖市建设“一年起步”的战略目标。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4.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35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农业基础脆弱,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企业下岗人员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的、突出的矛盾。

一、农业

农业生产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199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3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1185万吨,比上年增长1.1%,水果、烤烟持续增长,油料与上年持平,茶叶比上年略有减少。畜牧、水产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年出槽肥猪1699.7万头,比上年增长3.8%,肉类总产量达到141.9万吨,水产品产量15.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12.2%。“菜篮子工程”取得新成效,保障和丰富了城市人民生活的供给,全年蔬菜产量608万吨,比上年增长1%。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7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5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7%;全年农村用电量23.5亿千瓦时,增长18.7%。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年内造林170万亩,比上年下降3.3%,四旁绿化植树1.56亿株。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17亿元(现价,按新口径计算),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5.3%;营业收入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实现利税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轻重工业生产大体同步增长,重工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国有工业企业生产增长较慢,集体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企业50强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实现增加值82.09亿元,占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40.9%;实现利税45.47亿元,高于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4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21%,比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出75.21个百分点。

在考核的工业产品产量中,汽车、原煤、天然气发电量、钢、钢材、铜材、铝材、化肥等基础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其中:汽车产量16.09万辆,比上年增长29.69%,化学农药0.94万吨,增长21.4%;摩托车、彩电、冰箱、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等工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其中:摩托车产量176.82万辆,下降1.5%。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43%,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4%,比上年上升4.7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0%。

建筑业得到较大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33.9%。国有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0.30亿元,同比增长29.6%,竣工产值22.86亿元,同比增长22.2%,施工房屋面积76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竣工房屋面积221.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全年可实现利税9.5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利润可比上年增长33.2%,亏损企业比上年下降12.1%。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幅高达36.7%,更新改造投资只完成65.43亿元,比上年下降2.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的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分别比上年增长97.7%和26.5%。大多数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较快,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52亿元。1997年是重庆市确定的交通建设年,全市加强以路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路交付使用里程513公里,改建交付使用公路里程1505公里,继重庆长江二桥、丰都长江大桥竣工通车之后,万县、涪陵、江津长江公路桥,武隆至彭水公路,嘉滨路和朝天门隧道等工程也相继建成通车。渝长、长涪、渝黔、城区外环高速公路以及达万铁路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全面开工,黄花园大桥、高家花园大桥等在建工程投资加大、进展加快。全市累计竣工工程项目1826项(不包括私人投资和农村集体,下同),竣工房屋面积1154.78万平方米。

四、城市建设

1997年是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的一年,全年用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达8.94亿元。唐家桥水处理厂、袁家岗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解放碑步行街、人民广场、菜园坝广场、沙坪坝绿色艺术广场、江北嘉陵广场、黔江新华大道、万县沿江路等一批城市形象工程建成竣工,江北滨江路、涪陵体育场和体育馆已开工建设。年内新建城市道路40公里,新增城市桥梁28座、路灯1.17万盏、年末城市公共汽(电)车累计达到3579辆,城市道路总里程达2298公里,人行道面积达594.41万平方米。环卫有所改善,年内新增环卫车辆80台,公共厕所168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绿化植树新栽137万株,新建公园4个,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9.5%。市容、市貌和市内交通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

城市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用于城市住宅建设的投资达50亿元,竣工住宅741万平方米,新添城市居民住宅10.6万套,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2平方米。全年城市用气户新增4.6万户。

五、运输邮电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运输能力有所增强,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运量5929万吨,比上年增长5.2%,客运量27336万人次,增长13.9%。

邮电通信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46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建成重庆南环光缆和西渝光缆重庆段,实现电话号码升八位,电话用户累计达132万户,有21个区市县进入重庆本地电话网。全年净增市(农)话用户34.75万户,净增移动电话用户10.14万户,净增无线寻呼用户13.3万户。

六、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

199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2%。农村消费品市场明显好于城市市场,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779亿元,增长9.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0亿元,增长19.33%。公有制商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54.5%,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商业零售额中占60.8%,起着主导的作用。

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大都会广场、家乐福直销商场和重庆旧货调节市场,万县、涪陵、黔江、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地区性商贸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集市贸易活跃,全市集贸市场达到2365个,成交额352.23亿元。

得益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见效和有效供给的大幅度增加,市场物价涨幅持续回落。1997年全市物价涨幅创近几年来新低。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7%,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3%,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物价低增长。

七、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取得新进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1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当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企业)285个,比上年增长78.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年末实有注册的外国和港澳台地区在渝直接投资企业1967个,注册的各类海外分支机构156个。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引|进外商投资企业32户,投资总额8957万美元,新注册内资企业25户,注册资金1.04亿元。

1997年,全市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旅游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5.9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8%和49.0%。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形势稳定。全年完成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7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11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年内引进外资银行分行1家,代表处1家,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分行1家,增设了15个证券网点。1997年是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家,发行股票共筹集资金25.3亿元。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82.27亿元,比年初增长23.2%,贷款余额1156.13亿元,比年初增长22.2%。其中:银行存款余额826.13亿元,贷款余额1015.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5.0%和24.3%。全市国家银行现金净回笼30.96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保险事业险种增多,承保金额增加,年末全市保险公司承保总额达2736亿元,保险业务收入22.47亿元,其中,财产险11.18亿元,人身险11.29亿元。赔款支出7.67亿元,其中,给付财产保险赔款4.44亿元,人身保险支出3.23亿元。1997年,全市有162.90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58.59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55.40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有1.8万失业职工领取了失业救济金。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了新成效。实施科技“百亿工程”全年到位资金1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55亿元,新增利税18亿元。新上各类科技项目499项,完成市级重大科技成果175项,其中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受理专利申请1006件,授权专利达339件。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607项,成交金额4.8亿元。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区内企业已超过2500个,技工贸收入达50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利税总额达到6.5亿元,增长44.4%,全年协议投资总额1.66亿美元,其中协议引进外资8360万美元。

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校舍建设投资78亿元,竣工房屋面积190万平方米。普通高等教育招收本专科学生2.6万人,比上年增长4.42%,本专科在校生人数8.73万人,比上年增长13.38%。希望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利用外资修建希望小学4所,儿童入学率上升,中小学生辍学率下降。1997年累计完成“两基”的人口覆盖率40%,7-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99.6%,中小学生失学率分别为0.44%和4.08%。小学在校学生达285.43万人,比上年增长4.28%,初中在校生达到86.90万人,比上年减少3.68%。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全年招生0.9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人数260.25万人,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年内制作广播剧1部3集,电视剧4部25集。重庆广播电台每日播音38.16小时,重庆电视台每周播出时间130.30小时。年内共出版图书1389种,总印数达11278.6万册,建成了重庆市图书馆特藏书库。文艺创作再添新绩,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歌剧《巫山神女》进京展演引起轰动,重庆市歌舞团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庆祝十五大文艺演出,受到好评。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又有一批区县通过了省级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审评。年末全市卫生机构达到4743个,床位6.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84万人,其中医生4.32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

全民健身计划进展顺利,全市体育人口已达11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1997年,重庆首次单独组团参加全国八运会,团体总分列24位,夺得银牌2.5枚,铜牌2.5枚;重烟红岩足球队奋力冲进甲B;重庆围棋队跻身全国甲级队。承办前卫寰岛足球队、八一男蓝、火车头队女蓝的主场比赛获得了成功。

十一、人口和就业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全市人口低速增长。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6‰,死亡率为7.36‰,自然增长率为6.2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20.13万人,增长0.67%。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1997年,全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就业问题,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69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2%,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6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4%。在城镇从业人员中,职工人数289.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8%;三资企业和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91.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6.9%。全市40万企业下岗人员中,已有21.3万人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方式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到私营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达16.3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比上年末上升0.49个百分点。

十二、移民、扶贫和人民生活

重庆市坚持把移民、扶贫工作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完成了阶段性移民、扶贫任务。全年完成移民项目投资15.52亿元,建成集镇道路21公里,建成房屋50万平方米;完成一期水位线以下1.1万名移民安置和64个工矿企业搬迁,确保了大江顺利截流。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全市组成21个扶贫集团开展对口扶贫,投入资金5.8亿元,龙宝、忠县、南川黔江、潼南等5个区县(市)成建制越温脱贫,全年有110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

1997年末,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5502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3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21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分别增长2.2%和6.2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80.67亿元,比年初增长1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