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201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重庆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可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质量提升,“十三五”规划全面稳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鲜出炉,用一笔笔详实的数据、一幅幅直观的图表,为我们勾勒了重庆人民面临压力众志成城、奋勇拼搏的鲜活图景,描绘了重庆建设如火如荼、万象更新的生动画卷,展现了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一、迎压促增长、稳步提效能,综合实力显提升
面临产业结构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压力,全市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以坚定的信心补短板、筑基础,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市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全市深耕产业基础,深挖增长潜力,经济稳定向好态势稳步扩展。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05.77亿元,比上年增长6.3%。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增速均高于6.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828元,比上年增长5.4%。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8035元/人,比上年增长6.5%。
产业基础持续筑牢。全市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全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粮食综合单产358.5公斤/亩,增长0.5%。工业稳步发展,两大集群产业基础能力巩固,电子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增加值增长14.3%;汽车产业筑基回稳,增加值降幅较上年收窄13.2个百分点。“芯屏器核网”产业链产能总体提升,全年集成电路产量比上年增长5.2倍、液晶显示屏增长36.4%、智能手表增长1.5倍。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其中,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8.0%、7.5%、6.9%和6.6%。
就业物价平稳有序。全市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1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的较低水平。农民工回乡务工积极性提升,外出农民工下降2.2%,本地农民工增长2.2%。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低于3%的预期目标。
二、供需双驱动、创新促发展,增长潜力更增强
全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持续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改革和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56.6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7.01万平方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全年规上服务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平均财务费用支出3.15元,比上年下降0.08元。
有效投资稳步增加。重点领域投资加快增长,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管理业、道路交通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27.2%、14.5%和6.5%。工业投资转型升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产业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达39.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倍。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投入明显增加,文化体育和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分别增长43.3%、21.8%和9.6%。
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全市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消费服务环境。消费能力继续提升,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74元,比上年增长7.9%。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日益明显,智能化商品快速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44.0%、50.3%和37.6%。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全市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创新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投入继续增加,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95%。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高端研发机构34个。智能制造加速赋能,全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80个,推动建设115个数字化车间和25个智能工厂。创新成果持续转化,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4.39万件。
三、结构齐优化、区域共协调,发展活力渐凸显
全市一手抓结构优化,一手抓区域协调。积极培育新动能,加速壮大新产业。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各片区协同发展。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
新动能促经济提质。全市积极培育新动能,新兴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9.2%和25.0%。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全市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3.5%。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増势,全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2.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增长25.8%、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50.8%。
区域协同各显特色。各区域立足区位优势,协同联动新格局逐步呈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79.77亿元、4078.00亿元和1290.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6.0%和4.5%。城镇化进程协同并进,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城镇化率分别较上年提高1.21、1.35和1.54个百分点。城市集聚效应持续显现,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两区域总人口之比由上年1.84提高到1.85。投资力度各有侧重,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集中于主城都市区,投资增长4.7%;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业投资力度加大,比上年增长18.4%。
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全市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城市品质,二元化结构日益改善,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6.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市吸引力增强,全年市外外来人口与外出市外人口比例为0.38:1,比上年提高0.01。城乡差距继续缩小,全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1:1,较上年缩小0.02;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为1.97:1,缩小0.05。
四、平台趋完善、外贸稳发展,对外开放上台阶
全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外贸外经快速增长。
平台体系更加完善。中欧班列(重庆)加密完善,2019年共开行去回程班列1644列。陆海贸易新通道探索建成,班列全年开行923列,增长52%。加强智慧化信息系统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多区域协同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于2019年4月完成并上线测试。
对外贸易稳步向前。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7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10亿美元,增长0.4%。截至2019年底,累计有29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较上年增加6家。
国际市场多元发展。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合计实现进出口1596.61亿元,增长32.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7.6%,有力支撑了外贸整体增长。对沿线国家进出口超亿元的国家有41个,超10亿元16个,超100亿元5个。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出口机电产品增长11.5%,占全市出口额的89.9%,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6.2%,占比为72.5%,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自贸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13345户,其中新增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156户。引进项目980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2551.42亿元,覆盖大数据、大交通、大健康、总部经济等领域。截至2019年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先后落户重庆自贸试验区。
五、降耗显成效、资源强保护,生态环境愈优美
全市持续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生态理念和生态红利助力全域提升。
资源效率继续提升。全市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持续显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
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6平方公里。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完成营造林面积约42.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0.1%。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16天。主城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下降5%。
六、民生添福祉、事业稳推进,社会保障增稳固
全市持续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同步提升。
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全市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高于人均GDP增速4.2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9年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2.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5万人;贫困发生率0.12%,下降0.58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9%。
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7.3%、6.2%、14.7%、6.2%和5.1%。兜底性政策持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28.1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8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帮扶力度不断加强,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8.61万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9.87万人,全年资助164.74万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困难群体住房保障持续推进,全年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万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9万户。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在园幼儿普惠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81.60%、95.00%、98.46%和49.0%,分别较上年提高1.37、10.50、1.86和2.00个百分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博物馆104个,公共图书馆43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22个。卫生水平持续提升,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增长2.6%,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5.2%,卫生技术人员增长7.0%。
2019年,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阵痛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庆经济发展的巨轮逆风航行,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充分彰显了重庆经济发展的实力、潜力和活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积极调度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沐风栉雨、共克时艰的结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庆发展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产业结构处于深度调整期,各种挑战需要我们持恒毅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今年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创造条件,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